【原文】
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赏析】
这首词在词意上固可谓是一典型的艳词,然而在词语上却仍出之以含蓄婉曲,倒也颇值得一读。上片写“寻访”。此佳人之所居,幽静而华贵,地衣乃名贵的蜀锦织成,步障也是丝绸所制。晋朝时,王恺与石崇斗富,王恺用紫丝做了个四十里长的步障,石崇则用锦帛做了个五十里的步障。于是步障的典故从此就与豪门贵族联系在一起了,这首词中的佳人虽然实际上很有可能即是一位歌伎而已,但词人向来喜欢以富丽的装饰衬托她们的高雅气质,上片中的“蜀锦”句、“玉砌”句皆是如此。词中的主人公穿过屈曲转折的长廊,在静静的夜里前来寻访自己的意中佳人。以下忽接以两个写景的句子,描写了一个略带凝固性的场景,画面感非常强烈。天外一钩新月,月光如水,照在玉砌雕栏之间,静悄悄的闺阁朱门半开半掩,门内佳人隐约间正隔帘相望。则寻访已有结果了。下片遂直接写两人的欢会。古代女子闺房中常置有香炉,既可营造幽香的气氛,又可熏暖被帐。以下就渐渐是传统上所谓的靡艳之句了,写帐中之温馨,才子佳人,相依相偎,酒力渐浓,春思荡漾,锦被上所绣的鸳鸯成双成对,绣被之下的“鸳鸯”也被翻红浪,双宿双飞了。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词的意思非常简单,基本上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发展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此词以一男子的口吻来写,此女子的风采本应通过他的视角来展现,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例如上片在对环境的层层铺垫渲染之后,这位女子的形象终于出现,但仍然是半遮半掩,一片朦胧,令人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下片全去写欢会之景,也不对她进行正面描写。而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上片没有一个字是写她的相貌,但她秀美明艳的形象却如现眼前;下片亦无一字写其举动,但其温存旖旎之神态却呼之欲出。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作者名片】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柳永《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赏析-宋代关于浪子心曲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