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甘草子·秋尽
秋尽。
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
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
动翠幕、晓寒犹嫩。
中酒残妆慵整顿。
聚两眉离恨。
【赏析】
和上一首一样,此词也是以秋天为背景的闺情之作,只不过前词是秋天的薄暮,此词是秋晓,时间有所不同。起句“秋尽”,点明时令亦是深秋,正是衰残的季节。“叶翦”两句,便写叶落花残的景象,或谓“叶翦”句是谓“叶子红得就像是从红绸上裁剪下来的一样”,不确。“翦红绡”与下句“遗金粉”相对,这两句,一句写红叶飘落,一句写菊花凋残,都是深秋时节典型的衰残之景。“雁字”二句,写天边飞雁成行,南来过冬。而雁为候鸟,古代又有雁足寄书的传说,故下句云“还有边庭信”?这样就由深秋景物的描写引入了离别怀人之情。但下片换头并没有直接承以对这种情感的抒发,而是再掉转笔锋,继续写秋景,“飘散”二句,写秋风。霜风凄紧,吹坠枝头露珠,吹动闺阁帘幕,令人顿生寒凉之意,虽然寒意尚属轻微,但对人内心的触动却十分强烈。“中酒”句写闺中女子百无聊赖的心情。“中酒”,说明昨夜她曾经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清晨醒来,而宿酒未醒。“残妆”,说明昨夜酒醉之后,来不及卸妆,便蒙头大睡了,故醒来而“残妆”犹在。“慵整顿”,说明因愁绪而根本无心梳洗。七字分为三意,都是为了表现她内心的离情别绪,词笔十分精细。从意思上来说,也和温庭筠《菩萨蛮》词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相近,都是从《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之句转化而来。经过这样层层铺垫之后,终于逼出最后结句“聚两眉离恨”,直接点出离情,便显得十分凝重有力了。和前首相似,此词所继承的也是《花间》词的传统,注重在精细的景物描写中透露人物的心理,同时词中的委婉之句和直露之笔并存,兼而有之,两不相妨。
【作者名片】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