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过涧歇近·淮楚
淮楚。
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厌行旅。
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赏析】
这也是一篇行役途中的作品,但和柳永一般的羁旅词不同的是,它既不是以当年在京城生活的安逸放浪来反衬现实的羁愁,也不是以对远方佳人的相思来反衬漂泊之苦,而是表达了对自由旷放的人生境界的羡慕和追求,反过来也就是对自己“奔名竞利”生涯的否定,人生的无奈和苦况自在其中。这种特殊的角度在柳词中是独一无二的。起句“淮楚”点明舟行所至之地。“旷望极”三句,是远望之景,侧重写夏日的炎热。“千里火云烧空”的意象,在前人诗句中屡屡出现,如岑参《送祁乐归河东》诗:“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白居易《别行简》诗:“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州》诗:“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柳永综合前人句意,熔出此句,气魄更大,夏日的炎威更盛。“厌行旅”三句,写泊舟江岸。“避畏景”二句,从白天写至夜深。整个上片以平实的叙事为主,只有“厌行旅”一句,表达出了羁愁之意,但并不展开,至下片才直入主题。一天的炎暑过后,此时夜深天凉,由这种暑凉的对照,引发了词人的感慨,白天的炎热对应着“奔名竞利”的驱驰生涯,深夜的清静凉爽,对应着“散发披襟”的归隐生活。“九衢尘里”,是借指京城中的扰攘喧嚣,那些冒着炎暑而奔走不已的衣冠缙绅,为了区区名利,真是何苦如此!不如在此江乡,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清风朗月。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涯之中。清代黄苏的《蓼园词选》从针砭时弊的角度对此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可供参考:“趋炎附热,势利熏灼,狗苟蝇营之辈,可以‘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二语尽之。耆卿好为词曲,未第时已传播四方。西夏归朝官且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重于时如此。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时人语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是耆卿虽才士,想亦不喜奔竞者,故所言若此。此词实令触热者读之,如冷水浇背矣!意不过为‘衣冠冒炎暑’五字下针砭,而凌空结撰成一篇奇文。先从舟行苦热,深夜舟人之语,布一奇景。忽用‘此际’二字,直接点入‘衣冠炎暑’,令人不测。以后又用‘江乡’倒缴,只一‘幸’字缩住,语意含蓄,笔势奇矫绝伦。”
【作者名片】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柳永《过涧歇近·淮楚》赏析-宋代关于人生感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