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章,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赏析】
这是一首祝寿词,也是现存稼轩词中早期作品之一。宋代大多数祝寿词都流于应酬和恭维,但这首词不一样,流露出了稼轩满腔的爱国激情和勉励友人为抗金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这首词通篇采用神话故事巧为比拟,不仅构思奇特,文采奇丽,而且在整体情调上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词的上阕,热情赞扬赵彦端的风采和才干。首一大句可谓起端不凡,生气淋漓,以神马比喻其才能,热情赞扬他是宗室里的佼佼者。这是对赵的人品才识的总体定位,全词也因此而被奠定了浪漫的基调。下一大句紧接而来,选用赵氏在金銮殿里起草奏章的往事,点出赵的非凡才干。以下由上述写其人的内美而转写其内美外现的出众风采,措辞浅白而意蕴深厚、不落俗套。既写出他把天上之春色(朝廷体恤民情的用意)带来人间(地方上)的魄力,也写出赵温厚待人、使人如接春风的风采和作者希望他青春永驻、大展宏图的用心。尤其是“带得”一句,妙想奇思,气象不凡。上阕末句,借典贴切,用意颇深:既有赞美赵作为计度转运副使在理财方面的出色政绩的用意,也不无替赵代抒三十余年为地方官而不被大用的牢骚的意思。妙在将它表达得若有若无,令人能玩味而不能指实。
下阕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两大句,紧承“醉黄花”写祝寿盛况的眼前景事。作者将歌舞繁盛、美人来往的宴席场面,用节奏紧切的短句跌出,造成目不暇接的视听印象。然后写作者对寿主的劝饮敬酒,表明希望与赵氏同做神仙豪饮的心意。这样的祝酒词,自然显示出作者与寿主的融融情意;这样的豪饮,也在不经意间显示出作者的风流豪迈气度。后两大句为第二部分,也是全篇主旨所在。这个转折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上句的“江海”一词,联想到天上的“银河”而由此自然地把眼前景与想象景衔接起来。写天上的宫殿里正在筹划一场大的“清洗行动”:要以银河仙浪去清洗西北即中原大地上有腥膻味儿的胡沙。而寿主,因为他秀出于宗室诸子的非凡才干,已经被召回“日边”即“清都帝所”去了,作者只在回首时还能看见他的飞车在云间飞腾。这出自想象并运用隐语来完成的景象,十分显著地表明了作者希望南宋朝廷早日决策北伐的心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于寿主能受到皇帝大用、一展雄才的美好祝愿。在修辞效果上,因这一部分全用以天界写人间的隐喻手法,并妙用了像“清都帝所”“日边”等语词的多意性,所以不仅表意含蓄深隐,而且造境也绚烂奇特,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这首写于作者二十九岁时的词作,在寻常的寿词里灌注了爱国的浓情。将慷慨热烈的豪情和深隐内含的用意结合在一起。在抒情效果上有隐处,也有秀处,所以显得跌宕生姿而非一味豪放。在写作手法上,几乎通篇用比体。这表现为运用神话和典故来表情达意,能化用它们而不是为它们所驱使。这就使奇思丽想融化在浑然天成的运笔之中,造语显得新颖而又自然。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