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赏析】
词首句即写得沉郁悲凉,以唯将时间和生命沉浸、消耗于饮酒之中的感慨,表明自己对这无所作为的生涯的沉痛感受,一句“万事皆空”,更把这沉痛推到了极处,国事不谐的痛心、自身不遇的痛惜、一无所成的感慨等等,悉数纳于其中。同时,这“万事皆空”,还隐含着对于历史意义的反省与失望。因为“万事”本就是一个包含范围极为广阔的概念。下三句,接着“万事皆空”而言,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也空空如也,在雨打风吹的时间冲刷下,已经找不到踪影。在此作者因找不到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历史意义,而显得彻骨悲凉。这种彻底虚无的历史观念,对他是一面双面刃,一方面为他平衡壮志难酬的痛苦,一方面又会增加他丧失生活目标的新痛苦。所以,这里既看透又苦闷,既旷达又沉郁。下片开始,拓开一步写梦。其实这是极度痛苦的一个反弹。因为上片的深痛,他不免就在梦里以少年歌舞的乐景自我排解。又是少年时光,又是歌舞欢乐,与他近五十岁而看透、无欢的境地,真是足成对照。可惜这乐景很快被夜半钟声惊醒,于是老僧敲钟醒世的枯索形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钟声的清响,老僧的形象,合成为带有禅意的谕世意象。这被惊醒的人,在这清夜钟声敲出的气氛中,再也睡不着了。他听着西窗外卷地而起的西风,无言沉思。他一定是感受到生机的肃杀了吧?
本词上片出以议论,下片通过写景,都意在抒发一种貌似超旷而实沉郁悲凉的人生的幻灭感。这样极痛极悲的感思,是一个报国无门、坐丧岁月的英雄在探索和反省人生的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心理阶段。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