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30 12: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水龙吟·题瓢泉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

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恓恓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

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

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

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赏析】

瓢泉是江西铅山县东一方形状如瓢的清泉。有一天,寻幽探胜的稼轩来到这里,看见这幽居深山、清可照影的瓢形甘泉,忍不住捧起一掬泉水饮了,感受到了它清凉甘美的滋味。于是,欣喜万分的他,不仅在此地买地造屋,并且为这瓢泉题了如上一首词。他借泉明志,抒发了“在山泉水清”的高洁情怀。

上片借颜回自许,以孔丘反衬,抒发他乐天知命、伴泉而居的隐者高怀。词的起韵,他特意以问句起头,造成破空而来之势,并以“何必”一词,使“不一定”的意思达到“一定不”的效果,显示其强烈的自信,这就具有吸引人的陡健笔势。稼轩既然能“慷慨地”让这琼珠奔泻而下,他怎么会是贫穷的人呢?仔细体味这一答,发现它余味隽永,意思丰富。试想,能够让琼珠流泻而不收拾者有几人?但是在此作者却不无自嘲之意,因为若从贫字的含意来看,泉水的琼珠又有何能力改变他长贫的事实?而再往前想,虽然他不能拥有真正的琼珠,但是,由泉水带来的精神的愉快,又岂是物质的琼珠所能比拟的?一句之中,含藏无限曲折,妙在其贫与不贫,全凭读者的体会。以下一韵,用两个古代成语,把自己乐天知命的眼前精神状态点出,并以“古来谁会”一语,对自己的精神境界表示特别满意。“人不堪忧”以下一韵,借颜回过着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而不丧失精神快乐的例子,来表明自己如同颜回一样的精神状态。末韵他就借颜回的口气,来反问孔子:既然认为颜回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赞美的,并且他自己也说过饭蔬饮水、乐在其中的话,那么他为什么又东奔西忙,做那恓恓惶惶的“丧家之犬”呢?这里,“料当年”的“料”字,用得很有水平,因为就材料记载来看,颜回并没有问孔子这样一个有关出处行藏的大节问题。看到孔子的言行不一的,是稼轩本人。所以他以一“料”字,表明这只是自己据理推测出的必然性结论。这样,他就借对孔子言行不一的责备,表明了自己坚守其志的用心。

下片以泉自写,抒发他远世自高、遁世无闷的情怀。他先劝诫清泉别匆匆下山,而要相伴山上那未出岫的浮云。在此,“山上”“山下”以及“浮云”,都脱离了它们的自然含意而别具了象征意义。接一韵,又以照影于清泉,自见衰老而慨叹自己应该为富贵之人遗忘。这里虽写得平正,但隐含着不得他人荐举洗刷的牢骚幽愤之意。“绕齿”一韵,以一倒装句,写自己饮罢瓢泉齿颊留香的感觉,是正写、明写泉水的美好,暗写、曲写自己的美好品性。结韵化用许由摔瓢的典故,以瓢作禅喻,表明与其因有声而碎、何如以哑默而全的意思。他以“笑”字领起全句,看起来轻松自如,但实际上笑中含泪:瓢触风自然会鸣,然而“鸣”既成了取祸的原因,那么只好设法哑默,远害自处。这其中,含有对于不让其“鸣”的世局的不满和嘲讽。

通篇取用与泉、与瓢有关的典故来抒情写志,把为瓢泉写照和借瓢泉而自写的意思都体现出来。笔法变化多姿,语意明暗相济,语句散文化特点明显,就成了这首外示超旷而内含幽愤的写怀词的基本特征。

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587.html

上一篇:辛弃疾《南歌子·独坐蔗庵》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下一篇: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