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
人情辗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
试听别语慰相思。
短篷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赏析】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上片写别时,“莫避”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余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余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情”与“客路”——这是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生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怎能对人生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下片叙别后相思。过片即景生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做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风景,信手拈来,贴切如画,颇见生活趣味。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