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赏析】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诗人范成大,目睹已在金国治下的北宋故都汴京旧城,目睹望眼欲穿的故国父老,感慨万千,肝胆皆碎,一口气写下绝句七十二首。《州桥》正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在本诗中,诗人将“州桥”与“天街”作为北宋故国的象征和展开情节的场景,准确地锁定“父老年年等驾回”这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故国父老对于南宋朝廷持久不衰的期待。随后“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两句所表现的情与景,直令人不忍卒读。“真有”二字用得很妙,既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愿,又体现了父老乡亲渴望皇帝班师的迫切心情,也隐含着对于南宋当局苟且偷安的讥讽。
同时代的著名词人陆游,也有一首内容大致相同的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而言,还是范成大的这首诗更高一筹。但是,陆游还有一首诗,也可以看作对范诗尾句诘问的一种回答吧:“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范致能者,即范成大也。
【作者名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孝宗曾经召见,他以朝政积弊在于“日力穷于不急之务,国力耗于不急之须,人力疲于不急之役”相对。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当时有的人不敢前往,他却作好“不戮则执”的准备,并已安排家事。后又出知成都府,入任参知政事。绍熙三年(1192),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次年卒于家。
他出生时,正是汴京沦陷那一年。十四五岁时,父母先后逝世,因此少年时家境较为艰困,朝中则由秦桧专权。以后又经历绍兴和议与隆兴和议的签订。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生活,对他后来的创作生活自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使金时途过汴京,看到宫阙市街的荒凉污乱,更激起他复国之念。其次,他是吴郡人,吴郡一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父母之邦的荇水荷风、瓦屋纸窗,在他的感情里时刻萦现着。可是战争需要动用人力物力,求和亦须大量的金银玉帛,这一切更使官府向农村开了横征暴敛之门。“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也收租”,就是这种无孔不入的搜刮的真实写照。范成大是封建官吏中刚强正直的一个,作为诗人,对生活又有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因此,他的作品,自以使金时的吊古伤今之作和晚年《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最有代表性。两者都是七绝,多用白描手法。前者不只是政治倾向的鲜明、敌忾情绪的强烈,艺术上亦清新圆熟,情随事出;后者又非徒为流连光景、装点山林,不但留下了农家的涕泪,亦写出他们在沉重负荷下小小的欢乐、难得的轻松。前人评范诗的五古多奇字怪韵,律诗杈枒拗涩,也许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七绝却很少这种毛病。
范诗的渊源,很难一言蔽之,南宋敖陶孙《上闽帅范石湖》有云:“自从长庆编成日,直到先生晚岁时。”意思是说范成大晚年曾受白居易的影响,这话有点道理,但只是因素之一。至于范诗的缺点,还是粗率浮露,回味较少。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说:“其实石湖虽只平浅,尚有近雅之处,不过体不高,神不远耳。”这评语该是中肯的。总之,就范诗总的成就看,可以说是温润有余,神韵不足。
文章标题: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赏析-宋代关于肠断离愁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