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而汝?举大白,听金缕。
【赏析】
一般来说,词人总是在每首作品的上下阕中先写景、后抒情。而本词却一反常规地先抒情、后写景,并且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梦绕神州路。”上阕先从大处着笔,起句五字即表现了词人高度关注家国安危的胸襟与情怀,并为全词奠定了刚正不阿、悲愤深沉的精神基调。以下各句,分别展示了北宋当时的历史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不国的沉痛情感和中原一带“黄流乱注”“千村狐兔”的凄凉景象。“天意从来高难问”两句,脱胎于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词人将心中的疑问直接指向最高的统治阶层,说明他在当时复杂局面之下仍十分难得地保持着自己清醒的头脑。而歇拍的“更南浦,送君去”六字,则归结到作品“送”的主题之上,是为词人张弛有度、开合自如艺术功力的充分显现。
下阕具体表现词人的眼前景象:在一个初秋之夜,作者选择江边的驿站独自为胡邦衡饯行。两个人面对着“疏星淡月”“斜河”“断云”,不由得“对床夜语”,感慨万千。当他们“目尽青天怀今古”之时,感情上已经沉郁至极。结拍的“举大白,听金缕”六字,使全词达到感情上的最高潮——来,让我们共同举杯痛饮,让我们共同高歌一曲,让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曲终之后,人将握别,然而情何以堪?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首词就写于胡铨获罪遭贬、许多人避之犹恐不及之际,可谓古往今来极为少见的真情流露。知道什么叫“骨气”吗?请读一读本词吧!
【作者名片】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张元干为张睦九世孙。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庑居侯官(今福州),膺、赓迁月洲乡。元幹是张膺第八世后裔。
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张安道(族谱为几道),进士出身,曾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为官。张元干早年丧母,十四五岁随父在任,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应和,辞藻可观,满座惊叹。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元幹20岁,到江西南昌求教于东湖先生徐师川,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潘子真、吕本中、汪藻、向子諲(张的舅父)等人诗社活动,从而受江西诗派影响。
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赏析-宋代关于酬唱揖别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