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赏析】
此言与张同在南方,往来二年,不得款接,直至临别,始复一醉。于是乘手中酒杯,说胸前开悟,以极慰张于去后也。夫论文才,则张加于我;论骨相,则我劣于张。然则张蒙内召,我或南留,于人于天,斯为允当也。何图今日,应留者去,应去者留,法所应然,事悉不尔。我因推之:不妙者尚去,岂妙者反留?不屯者若留,何屯者反去?然则张直不必以独留为意也。
此言急笛争吹,别者势须必别;缓歌重款,送者无庸多送也。目今奏课在迩,情知征拜已近;既是决不淹留,何为又劳嗟叹?然则我亦直不曾以张独留为意也。
【作者名片】
韩愈
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集四十卷。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
文章标题: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来往再逢梅柳新赏析-唐代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