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原文
暮从碧山下(2),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3),苍苍横翠微(4)。
相携及田家(5),童稚开荆扉(8)。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8)。
长歌吟松风(9),曲尽河星稀(10)。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11)。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注释
(1)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a)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2)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3)却顾:回头望。却:退,回。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4)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5)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6)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7)青萝:又名松萝,一种攀生在石崖、松柏或墙上的植物。行衣:行人的衣服。
(8)挥:举杯。
(9)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10)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11)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心机,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解
这首诗写于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这首五言古诗通过描写诗人月夜造访终南山隐士,在田家饮酒,歌诗共乐的情景,表达诗人内心淡泊名利,忘情田家的田园情结。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李白四十二岁时,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京城留居两年。这首诗,作于这个时期。
终南毓秀,唐时诗人多选择此地游玩或隐居。终南山,在长安南,距京城不远不近,士人择此地而隐,大半是因为,这个地理距离,进可以仕,退可以隐。意欲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生性爱自由的李白,心中对隐居的山林生活素有偏嗜,故而待诏翰林之初,依旧嗜酒任性,醉饮长安街头,甚至“天子呼来不上船”。只是,为言岂能任继兴,不久,朝中同济就有人借故进谗言了。居于此境,恰逢遇得一位知己之士,二人诗酒同乐,诗人暂可抛开为官朝中的隐忧烦扰,暂得一时之享受,写诗记之,故有此诗。
下终南山过解斯山人宿置酒,诗歌标题不短,交代了诗人写作此诗的主体内容,诗人从终南山下山时,偶遇解斯山人后登门拜访了山人的家,斛斯山人留宿了诗人并置酒款待了诗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这四句诗,写诗人傍晚下山途中所见终南山的景致,暮色渐起时,月明山翠。傍晚时分,诗人踏上了下山的路途,山边一轮明月渐渐高起,似乎是与下山的诗人相伴而归,送诗人踏上回程。回头看向来时的路,只见山路隐隐,山峦林壑皆被染上了苍苍暮色,终南山愈加苍翠了。其中“山月随人归”句,“归”字看似寻常,却暗写出诗人的心绪,白日终南山中游兴太浓,直到傍晚才依依不舍地从“碧山”下,诗人一路迤通而行,看得山月,看得山碧,途中还回看来路,唯觉苍翠在目,心下并无游览的倦意。这样的开篇,不疾不徐,笔调轻快,写景如画,叙事简单,为下文诗人偶遇山人后仍有兴致应邀前往山人家中一游埋下了伏笔。这四句呼应了题目中的下终南山。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山人一般指隐士,又指山野之人,多是谦称。斛斯山人,在此应该是两种身份兼而有之,既隐于山中,亦躬耕于陇亩,故而言其家为“田家”。山间偶遇,诗人与山人一见如故,山人诚邀诗人前往家中一聚。两人携手共赴田家,其画面,颇有知音之遇的温暖与和谐。“童稚开荆扉",义同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句,写山居生活中时有天伦之乐之义。山人所居环境,绿竹绕宅生,青萝悬枝垂,让人联想起陶潜吟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园中景致,虽然荆扉为门,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节之性隐然于这片绿竹青萝之中了。这四句呼应了题目中的过斛斯山人。“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六句诗,写诗人与斛斯山人诗酒共乐的情景,写诗人陶然沉醉的感慨。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诗人与山人酒逢知己千杯少,美酒盛樽,举杯成饮,两人话语投机,把酒“欢言”,为了尽兴山人索性留宿诗人,以彻夜畅饮欢言。憩,本意为休息,此处指留宿。一夜的言笑把酒,所谓留宿其实不如说是小憩片刻更恰当,可见诗人遣词是刻意的。而“美酒聊共挥”句中借一“挥”字摹写二人豪饮不拘的样子,可谓诗人的创举了。这二人喝酒,喝的是兴致,与酒本身似乎无关了,因为挥槽之间,酒溢酒泼,襟前酒湿,床褥浸酒,怕是意兴盎然的诗人与山人无暇顾及的。
这一夜,二人长歌以啸,伴着《风入松》古琴曲,二人仿佛与这个月夜融为一体了,一曲歌罢,抬头望天,月色正明,不知不觉中,银河星数已经渐稀,原来夜已深了。诗人开篇携着山月从终南山上下来得遇山人,得山人盛情款待之后这里再次抬头凝望星稀时的山月,诗人的情思是前后呼应的,诗歌的结构也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
这四句呼应了题目中的宿置酒。
末二句诗,写二人其乐融融之态。诗人说,我是醉了的,你是快乐的,此际你我都忘记了得失荣辱、机智巧诈之心,乐在其中了。忘机本是道家用语,指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下来跟他一起游玩,在他手中吃食。一天他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他就存了捉鸟的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因为那个人存了“机心”,就是别人要捉它的机心。而“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都忘记了。唐王勃《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斛斯山人是道家人,以道家语劝慰,语出平常,很是自然,然而诗人却与此词颇有深味。“忘机”一词隐示出诗人在终南山之外的那个世界里不能忘机的苦恼,也隐示出诗人不屑中伤,寄情田家,旷达以对的心态,结篇有隐意,诗人却淡言,须得读者细心体味才是。
只是不成想一语成谶,京中只两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再回山中,真正要过“忘机”山中的生活了,能否再得其乐,那就是后话了。
文章标题:李白《下终南山过斜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赏析-注释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