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诗人名片】

李白(约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父亲将其带到蜀地,年少时在蜀地求学。他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这期间曾去长安求官,却没有成功。天宝初年,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诏入京,担任翰林。但不久便因遭诬陷而离开京城,四处漂泊。安史之乱后,他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因反叛被肃宗所杀,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虽中途获得赦免,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注释】

①一片月:犹言一轮月,一弯月。

②捣衣:古时裁衣必先捣帛,裁衣多于秋风起时,为寄远方亲人御寒之用,故捣衣多指代闺思。

③玉关:玉门关。

④良人:丈夫。

【译文1】

长安城里洒满了月色,千家万户捣衣声声。吹不尽的秋风阵阵,就如我对戍守关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何时才能平定胡寇?亲人再不去关外远征。

【译文2】

长安城头悬挂一轮明月,千家万户一片捣衣声声。阵阵秋风吹呀吹个不停,声声都是思念征人之情。何时才能平定作乱胡虏,丈夫方可归家停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赏析1】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人选取秋夜月光下捣击布帛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妇女们对征夫深长的相思。月色迷朦的长安城只听见“万户捣衣声”,出征人数该有多少!战争规模该是如何宏大!这是诗人为广大妇女传达出渴望亲人归来,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心声。这首诗意境浑融,风韵天然,音调清越,有着永久的魅力。

【赏析2】

该诗又叫《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内容是写,这是四首中的第三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中有《子夜四时歌》,而之所以又称《子夜吴歌》,是因为其属吴声曲。此体一般有四句,内容多是写女子思念情人的怨情。而该诗写的是女子思念征夫的情绪,且共六句,内容和形式俱有新意。

头两句在借“秋月”写景和点明季节特点的同时,也紧扣题目。见月思怀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而秋季又是赶做征衣的季节。在有着明朗月色的秋夜,长安到处都是一阵阵的“捣衣声”。这秋月和特别的“秋声”,不禁引发了思妇的感情。

另外,秋风也是十分撩人心绪的。月白风清,阵阵砧声,都寄托着思妇对玉关征人的思念,而“总是”二字更是表现了深厚的感情。诗人用秋月、秋风、秋声描绘出一个充满深情的意境,虽只有情景不见人,却人物犹在。

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承接上文,是思妇的心灵独白。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说诗·语》中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这首诗至此,思想性得到了深化,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该诗虽没有论时政,却不离时政;虽没有直接描摹爱情,却字字包含着爱情。不仅声情俱佳,且意蕴无穷。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文章标题:《子夜吴歌秋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618.html

上一篇:《清平调三首》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下一篇:《长干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