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古诗翻译赏析-戴叔伦作品

【诗人名片】

戴叔伦(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少时聪慧过人,师从著名学者萧颖士。至德元年,避永王乱,逃难到江西鄱阳。为生计所迫,开始探寻仕途。大历元年,因得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后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历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789)辞官归隐,在回乡的路上,死在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

【译文】

苏溪亭旁碧草连绵不绝,是谁在这暮春时节斜倚阑干凝眸深思?春天快要过去燕子却还没有归巢,江中小洲上烟雨蒙蒙杏花凋零。

《苏溪亭》古诗翻译赏析-戴叔伦作品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游览义乌的途中,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有感而发所作的。全诗以景衬情,写出了诗人的无限惆怅。

首句写暮春时节芳草萋萋,以“草漫漫”,写出了青草的茂盛,绿色如水般蔓延。那如碧的春草像绿水一般容易引起人们的愁绪。下句以设问提出何人倚阑,有一种空茫感,也增强了感情的力度,是一种在迷茫中的疑问。南朝民歌《西洲曲》中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句,登楼眺望倚栏杆通常也是愁情的象征。

楼台上那亭子中的人看到了什么呢?第三句中写到,美好的春光将要消逝了,也许这个季节已是落英满地、残红狼藉,而燕子却没有回来。虽是写景,实际传达了游子不归、红颜将老的遗憾与担忧。烟雨迷蒙的暮春,那水中沙洲上洁白繁盛的杏花在春寒中旋舞飘落,凄楚可怜。红颜也许就像那杏花,老去凋零在孤零零的沙洲。诗人在对景物的具体描绘中委婉地传递出倚阑人无端的惆怅和无尽的哀怨。这样的写作手法,使本来无形的情感变得清晰可见,无情的景物变得充满深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诗通篇以景写情,情景融浑无迹,使读者倍感凄迷哀伤,清丽婉转。

《苏溪亭》古诗翻译赏析-戴叔伦作品

文章标题:《苏溪亭》古诗翻译赏析-戴叔伦作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732.html

上一篇:《哀江头》古诗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下一篇:《兰溪棹歌》古诗翻译赏析-戴叔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