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人名片】
陈陶(约812~885),字嵩伯,一说岭南人,据其诗作题目及内容(《投赠福建路罗中丞》诗中称建水一带山水为“家山”)来看,应为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岭南大约为其祖籍。早年曾在长安游学,颇通天文历数,尤擅诗歌,科举失利后云游各地。唐宣宗大中年间前往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西)隐居,后无音讯。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相和歌辞·瑟调曲》。内容多写边塞战争。陇西: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借指入侵西北地区的外族。
③貂锦:汉代御林军穿貂裘锦衣,这里借指唐军将士。
④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今陕西北部。
【译文1】
发誓要扫灭匈奴奋不顾身,五千军士与胡人激战丧生。可怜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还是春闺少妇梦里的亲人。
【译文2】
将士们立誓要扫除匈奴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五千名身着貂锦的出征将士却丧生于胡尘。可怜将士的身躯早已成为无定河边的枯骨,仍旧是春闺里妻子们梦中盼着团聚的活人。
【赏析1】
《陇西行》本乐府旧题,以书边事为主。陇西指的是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地区。陈陶《陇西行》有四首,本诗是第二首。这首诗歌颂边关将士舍生忘死的精神,反映了战争给百姓造成的苦难,对那些因战争而成为寡妇的女子给予深深的同情。
头两句简述战场厮杀。第一句“誓扫”、“不顾身”展现了将士们勇敢无畏的气魄与视死如归的决心。第二句笔意突变,写战争的结局是五千人阵亡。“貂锦”为汉朝羽林军装束,在此代指王牌军队。这般强大的军队,竟有五千人牺牲,可见战况何等激烈。
后面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战死者的妻子——那些苦等丈夫回家的少妇。“河边骨”同“梦里人”恰当地联系在一起,写出闺中女子尚不知爱人捐躯,依旧在梦中与之相会。“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构成强烈对比,为诗歌增添了强大的悲剧魅力。
这首诗虚实结合,匠心独具,意义深刻,感人肺腑,揭露了频繁的战事对千万百姓的摧残,明确表达了反战之意。
【赏析2】
这是一首反对穷兵黩武的边塞诗。诗的前二句写将士们的忠勇和牺牲的惨重。后二句通过具体的形象对比,写出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用“可怜”和“犹是”四字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联系起来,表达对统治者不惜民命,长期征战的控诉和对阵亡将士的妻子的同情。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陇西行》古诗翻译赏析-陈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