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人名片】
常建,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因官场失意,有很长一段时期,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过着漫游的生活。后举家隐居鄂渚,曾担任盱眙尉之职。其诗内容以田园、山水为主,接近王孟一派的风格。他经常用简练的笔触表达清幽的意境和“淡泊”的情怀。但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失望,感慨、期望以及有所指责的文字在其大量的边塞诗中表现明显。
【注释】
①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也可敲响集合寺众。
【译文】
清晨我缓步进入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射着高高的丛林。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清幽之处,那里是被花木重重遮蔽的禅房。山上景色宜人,鸟儿欢快地鸣唱,清澈的深潭倒影更使人万念俱无。万物一片宁静,只听到钟磬长长的回音。
【赏析】
该诗为题壁诗。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是僧人居住的地方。借写破山寺后禅院幽静的清晨景色,诗人抒发了悠闲的心情。该诗意境悠远,神韵独特,属于盛唐山水诗中极具个性的名作。
头两句中,诗人于清晨登山进入兴福寺,初升的太阳照着寺中的禅院。三、四句中,诗人通过曲径来到后院,发现花木深处竟是禅院的所在。五、六句中,诗人看见寺后山光灿烂,鸟鸣啁啾,潭水清澈,心中顿时没有了杂念。结尾两句中,诗人写世间都寂静了,什么声音都没有,只剩下悠远的钟磬之声,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怡然纯净的佛家境界之中。
该诗文笔自然,构思巧妙,意境悠远,语言朴实,善于变通格律,读来颇有韵味。诗人借歌咏禅院来抒发闲适的心情,开始写晨游山寺,结尾抒发赞美超脱之情,看似分别写景、抒情,实际上别有用意。“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这是唐代文学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常建诗歌艺术特点的评价。
文章标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翻译赏析-常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