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发潭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发潭州注释】

褚公:褚遂良,初唐名臣,书法冠绝一时,因谏武则天被贬为潭州都督。

【发潭州译文】

夜晚在长沙喝醉了,一大早就要远行,只见湘江两岸春意盎然。岸上的落花纷纷扬扬,似在送别旅客;帆边春燕呢喃,似乎在挽留行人。贾谊之才旷古少有,褚公书法冠绝一时。贾谊、褚遂良虽名震一时,但最后都抑郁而终。回首往事,令人黯然神伤。

发潭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发潭州赏析1】

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春,诗人离开潭州赴衡州之时。大历三年(768)正月,诗人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故园,终因时局动荡、道路受阻,而不得不以舟为家,在江陵、潭州、衡州一带漂泊。开篇点题,内蕴居无定所、生计日窘的辛酸。诗人本来就嗜酒,何况此时沦落他乡,前途渺茫,心情郁闷,自是夜夜买醉以求安眠。“夜醉长沙酒”一句,包含着诗人借酒消愁的悲苦心情。天亮之后,诗人发现湘江两岸春意融融,可他却不能在此欣赏春景,而要孤舟远行,其凄楚之心境可想而知。颔联紧承首联,描写了诗人扬帆离开时的情景。诗人站在船上,回望四周,只见岸上落英缤纷,好像在为自己送别;而帆边呢喃的春燕,也似乎在挽留自己。寥寥数语,便将诗人落寞凄苦的情绪表达了出来。颈联借古抒怀,悲情顿生。诗人扬帆而去,百感交集。他身处湘地,自然联想起了汉时的贾谊和初唐的褚遂良。二人才能超绝,名噪一时,最后不也是远离朝廷、沉沦不遇吗?自己的命运和历史人物是何等的相似啊!尾联回望历史,直抒自己漂泊异乡、壮志难酬的悲情。贾谊和褚遂良所处时代不同,但遭遇却大体相似,他们都名扬四海,但俱遭贬谪,抑郁而终。如今诗人见弃当朝,四处漂泊,前途渺茫,报国无门,内心的悲苦之情又有谁能体会呢?回首往事,情何以堪!此诗文笔洗练,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或托物寓意,或借古抒情,或直抒胸臆,字字含情,声声悲咽,创造了沉郁哀婉的艺术境界,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发潭州赏析2】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现在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可以想见。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不也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真是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王启兴)

发潭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文章标题:发潭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834.html

上一篇:述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下一篇:潼关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