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1)原文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2),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3),独宿空房泪如雨。

李白《乌夜啼》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乌夜啼》注释

(1)乌夜啼: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

(2)秦川女:秦川女,或指坚时窦滔妻苏蕙,或指唐时关中一带远戌征夫的思妇。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苏蕙是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武功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被后世誉为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的织锦《璇玑图》。

(3)远人:指在远地的丈夫。

李白《乌夜啼》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乌夜啼》题解

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就因此诗而深得朝中贺知章的叹赏。可见此诗最晚也应作于天宝初年。李白此诗与乐府旧题题材相类,也是典型的闺怨诗,但写得别出新意,闺中思妇在怨恨之余,多有言外之意的表达,令人回味。

李白《乌夜啼》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乌夜啼》赏析

李白这首闺怨诗,描绘的画面感强,闺妇情思抒写深切,读之令人怅然不已。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自六朝至唐代之前,乌鸦已被奉为神鸟。在唐代,奉乌祈福之风蔚然。乌鸦被唐人视为孝慈之鸟、祥瑞之鸟。如杜甫《题桃树》: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如张籍《乌夜啼引》:“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唐诗中,乌啼还代表着相思和团圆。如白居易《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南言驾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诗人起手两句诗以乌鸟归巢入诗,就含有以之代言相思的意蕴,诗人以景言情,有如绘画:“黄云”一词绘色写景,笔意简约,夕照渐淡,落日余晖洒落在城外的林梢上,晚霞如锦,这样绮丽的云天背景之上,成群的乌鸟盘旋着,哑哑鸣啼着,做归巢前的徘徊。乌鸟尚知归巢,更何况是人呢?暮色四起时,这样的喧嚣杂鸣,似乎预示着远在天涯的良人亦有归意了,闺中思妇,睹此鸟飞,闻此鸟鸣,心中盼归的念头愈发的深重了。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机中织锦秦川女”或是化用了前秦窦滔妻子苏惠织锦之绣璇玑图的故事。窦滔在坚当政后入仕前秦,因功升秦州刺使。后遭谗言徒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妻苏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誓别。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另寻新妇,苏蕙得知,郁愤之余诵成如诉如怨、凄哀惋痛的情诗,织成宛转循环锦绣文诗寄予窦滔,使夫妻关系重新合好。李白所写闺中人,不一定有始乱终弃之遇,但良人远在天边带给她的隐忧怕是与苏惠相类的。故而“秦川女”的形容被诗人隐于诗后,刻意特写秦川女在暮色迷茫中纤瘦孤单的身姿:她透过轻烟般的碧纱窗,望向窗外不可知的远方,喃喃自语。诗人借此形象以实写虚,侧面描写闺中人心中的愁思,别具匠心。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结未这两句诗,表意直白:良人远在异地不得归,惹得闺中人儿常常停下手中织梭,忆起二人曾经两相守的美好过往,而今夜夜“独宿空房”,身心俱伤,每每思及此,忍不住泪如雨下。这样的结篇貌似平常,与通常的闺怨诗中表达男女离恨别怨的主题无二,但是从诗中“停梭”一词入手去解题,似乎可以窥得前面“秦川女”苏惠深婉执著的形象,故而诗人以质朴自然的语言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心如蒲苇韧如丝的专情女子形象,在无言之中开拓出言外之旨,别有新境。这六句诗,以写景入题,景中见人;以用典铺陈,典中有旨;以写人结篇,人中有情。全诗情景相融,诗旨明朗而又深婉,意味深长,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

文章标题:李白《乌夜啼》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897.html

上一篇: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下一篇:《赠孟浩然》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