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督护歌》原文(1)

云阳上征去(2),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3),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4)。

君看石芒砀(5),掩泪悲千古。

李白《丁督护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丁督护歌》注释

(1)丁督护歌:一作“丁都护歌”。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昨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问验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

(2)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

(3)吴牛喘月:吴牛即江淮间水牛,”(生性怕冷的)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以为窗户无遮挡,而瑟瑟发抖)。帝笑之,(明白窗户很严根本刮不进来风后)奋答日:

‘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

(4)江浒:江边。

(5)石芒砀(dang):芒砀山。砀:有纹路的石头,亦称文石。

李白《丁督护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丁督护歌》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六月,围绕安陆漫游的李白游历丹阳横山期间。这首诗描绘了船工纤夫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船工纤夫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李白诗歌中少见的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

李白《丁督护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丁督护歌》赏析

这首诗歌是李白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诗篇之一,风格沉郁。

据载,《丁都护歌》,原为乐府旧题,多凄切之音。李白这首诗歌,承袭旧题,仍写悲苦之音。“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从云阳乘舟北上,沿途两岸自古就商贾云集。诗歌以此开篇,为下文纤夫出场拉纤造势,商贾云集,故舟船来往频繁,诗人极易为纤夫画群像。而“上征”一词,暗暗为下文写纤夫逆水拖船之举张本,意在笔先。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江准间的水牛最怕暑热,见月疑似日出,故卧地望月而喘。正是一年之中吴牛喘月的最热之时,纤夫背绳拉纤是何等辛苦!“吴牛喘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诗人借满奋之典以点出纤夫活动的时令,恰是暑热之时,巧妙无痕。而“拖船”一词,写出拉纤人逆水行舟的艰难吃力。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暑热蒸人,纤夫渴极而饮,却只能就河取水,纵使江水浑浊不堪,一壶盛水半壶是泥浆,常人看来不可入饮,可是纤夫迫不得已还是饮下浊水。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拉纤的纤夫,唱起了整齐的船工号子,音悲声凄,心下每每思及自己所拖的船上是价值千金的输重,是肥头大耳的商贾,便不由得泪如雨下。

第三到第八句诗,形象描绘纤夫拉纤的劳苦情形,天热、人乏、逆水拖船、浊水成饮,这些画面依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纤夫之苦,历历在目。而第八句诗中的“心摧”一词以极简约的用字,来摹写纤夫内心繁复的心理活动,纤夫既思拖船之苦,也想商贾盘剥之重,一笔两意,意蕴丰富。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磐石”,指厚而大的石头。磐石之大、之重,无以比之,但见万人系绳捆绑磐石,也没有办法将这些磐石运往江边。真正是“拖船一何苦!”“无由”即断没有办法,状写纤夫之苦,已至极限,可是为生计谋,却又不得不拼死拖船,故而结句,诗人高叹:诸君请看那高大的芒砀山山石巨大,采之不尽,运之难竭,每每目睹纤夫之苦,不由的掩泪而泣滋生千古伤怀。“悲千古”一词,用词极大,这千古之悲,落笔沉痛,寄意深远,其悲意所在或是民生千古,难得其所。诗人心怀民生,忧及纤夫劳苦,思及自古商贾云集地却生崔都护歌的悲音,心中既有同情,亦有批判与揭露,故而感慨万千啊。

文章标题:李白《丁督护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08.html

上一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下一篇:李白《将进酒》原文赏析-注释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