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原文
清溪清我心(1),水色异诸水(2)。
借问新安江(3),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4)。
向晚猩猩啼(5),空悲远游子(6)。
《清溪行》注释
(1)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现称白洋河,有上、下溪之分。
(2)诸:众多,许多。
(3)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4)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5)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6)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清溪行》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八句四联成诗,诗题中的“行”字,并非古诗体裁“歌行吟”之“行”,而是“行走”的意思,有诗歌颈联中“人行明镜中”之句为证。诗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是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清溪有感而作,据载诗人游历的是池州的上清溪。李白到达秋浦,沿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高达数丈的“江祖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诗人留恋不已。这首诗全诗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行》赏析
这首《清溪行》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如池州清溪水一般的风格:清新脱俗,婉丽凄美。全诗以“行”字串接诗人清溪之游,移步换景,融情于景,将清溪之行描绘得景色清新、情感凄婉。
首联“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起笔色淡调雅,清溪之水清澈见底,其色之明远非其他诸多溪水可相提并论的,更为奇妙的是,它竟在不知不觉中涤荡了诗人蒙尘日久倍是污浊的心灵。清溪之水名副其实,以澄澈如镜怡悦了诗人的耳目,更洗涤了诗人日渐污重抑郁的心。诗人初遇清溪,就被它的恬静纯洁所吸引,故而在一句之中连用两个“清”字,绝无繁复累熬之嫌,倒是在一语双关的妙手点化中,别具了神韵,令人难免要一见清心了。
颌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以新安江江水来映衬出清溪水的澄澈如洗。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夹江两岸,翠岗重叠,山势各殊,谷多瀑泉,今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唐孟浩然诗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新安江江水之澄澈由此可见。可是诗人一睹清溪之清美之韵后,竟然情不自已地探问:请问新安江,你素以水色佳美闻名于世,可是与清溪水一比,你的澄澈见底何以与之媲美呢?这样的反问,不乏诗人心中偏爰清溪的原因,但清溪水在对的地点对的时间与诗人渴望高洁美好之物的心灵诉求高度契合,更让诗人心下尤喜之了。
颈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以与众不同的比喻,绘制了一幅清溪江岸图卷,正面描写清溪水的美。诗人置身这样一幅巨制的自然风景画中,恍然莅临人间仙境一般:清澈见底的清溪水面上是诗人乘坐一叶扁舟的倒影,船在溪上行,就好似人在明镜中行走,而清溪沿江两岸的层叠翠幢、万态山势、飞瀑流泉让船中的诗人目不暇接,时有山鸟从林间山前飞起远去,一路行来,这些如画的风景迤通在沿岸,倒映在清溪水里,竟让诗人几乎要以为沿岸摆放了一座长长的天然屏风,上有山势各殊、飞瀑激端、更有鸟度林间的各色景致,诗人的游吟便是尽兴之举了。此一联的对仗极其工巧自然,平仄相对,音节铿然,清溪之美似乎还流淌着内在旋律之美。
尾联“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诗人在清溪的美景中流连忘返,直至暮色渐重时分,才被沿岸山中猩猩一声声的啼叫唤回了仙游的心绪,他乡再好岂可当故乡?在诗人听来,这猩猩的啼鸣声就是猩猩为诗人仗剑去乡远游他乡而发出的悲啼。诗人的漫游,洒脱释怀中常常怀有执着的入世之求。故而年过半百却志业未酬的抑郁、异乡漂沦才高无用的深重落寞,即使是在诗人耽于美景心神沉醉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袭上心头,让诗人内心在一片哀景一道哀声里宣泄浓浓的悲愁与孤寂。猩猩啼叫原为动物本能,诗人却赋予它人的情感,让它也为诗人坎坷的际遇悲鸣,这种移情于物的写法,造成物我无隔的诗歌意境,记忆令人动情。
全诗前三联写清溪江水澄澈如镜、江岸美景如画的佳妙之境,与诗人崇尚清洁追求脱俗的个性有着完美的情与景的契合,而诗歌尾联则转向抒发低回抑郁的情绪,这种反差,因为“谪仙人”特有的诗歌气质而并不显得突兀。前三联所描绘的清洁脱俗之氛围,与尾联的自叹自伤,合力表现了诗人繁复的内心世界,前后文的对立又互补,合成了一个丰满立体的抒情诗人形象。现实的坎坷带给诗人的悲观哀叹由来已久,可是乐观豁达的诗人总是能够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世界,并从中让自己找到解脱自我释放自我的契机。故而这首诗里,尽管诗人悲音难却,却仍然掩抑不了诗人清新自我、超越心灵拘圈的“谪仙人”的气质。
文章标题:李白《清溪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18.html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下一篇:李白《赠汪伦》原文赏析-注释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