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原文
西上莲花山(1),迢迢见明星(2)。
素手把芙蓉,虚步摄太清(3)。
竟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5),高卫叔卿(6)。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7)。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8)。
流血涂野草,狼尽冠缨(9)。
《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注释
(1)莲花山: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4)重裳:用云重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竞阔的飘带。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中山郡(即河北定县)人。据《神仙传》载,因服云母而成仙人的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闲居殿上的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7)驾鸿:骑乘着鸿鸟。凌:飞越。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言吏的衣帽,借指仕宦。
《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题解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此时安史叛军攻陷洛阳,长安暂时安然无恙。诗题名为《古风》,取用了非古体诗不拘格律的自由之制,诗人借自己应天上仙人之邀飞升天上仙界的假想,虚构仙境,并以置身仙境的视角俯视凡间中原地带叛军禁毒民生的惨象。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意欲借飞升仙境之假想暂时脱离乱世,终而不得陷入了痛苦,暗写了诗人对乱世战祸的谴责和对民生饱受茶毒的同情。
《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赏析
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李白作《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写自己登云台峰的感受,表达了对华山瑰奇险绝之境的向往,表达了他仙游访道的愿望。十年之后,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安禄山建立伪政权,自称大燕皇帝。《奔亡道中五首》载,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亲眼目睹洛阳都城的沦陷,安史叛军的肆无忌惮,于是西上华山避乱,公元756年春再奔宣城。时局的突变,给予李白精神上以极大震撼,使他突然惊醒,不再一味沉醉于一己之超然,不再借漫游山川寻仙访道来超脱避世,而是睁大双眼直面血腥残酷的安史之乱。莲花峰的险僻深深吸引着诗人,诗人借《西上莲山》抒写时代动乱投影在他心上的深刻印记。
这首游仙诗,前十句描述游仙之事,想象瑰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诗人为避战乱西上华山,在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上,纵目远望,遥遥之中竟然看见了日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在空的华山玉女明星。山高峰险、直插云香的华山在诗人笔下并未给谪仙人造成任何攀爬的困难,而是一跃成为诗人挣脱俗世飞升仙界的平台。而“明星”一词颇有双关之妙,玉女在天仙姿耀眼,有如天上熠熠生辉的明星闪烁。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玉女明星素手持把一朵出水的芙蓉花,凌空飘行;高高的天空中,明星身着炫目的霓裳,宽长的飘带拖曳在身后,正在飞向仙界。玉女飞天的情景虽为想象,却充满了诗人对仙界的憧憬与想往。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人称“谪仙人”的李白天生一副仙风道骨,置身莲花峰顶时被不期而遇的玉女明星相邀前往处于华山东北峰的云台峰,在那儿一同拜访仙界高人卫叔卿。玉女渴饮琼浆,白日飞升的随性之举吸引着面于现实常常借酒消愁的诗人,卫叔卿不圈君意率性而为的自由之行更是引发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的想往。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恍”,意为朦胧不清貌,此处当是形容天界的幽渺神秘。虚无缥缈而又神秘莫测的仙界深深地吸引着诗人,故而仙女的邀约一俟发出,诗人还无暇看清仙界真容,就同仙女一同驾乘鸿雁飞越高空前往仙界。第四句诗以“太清”指代天空,这一句中用“紫冥”借指天空,一是为了避免在诗中重复用字,一是前者用清明天空映衬玉女明星的气质,后者用深沉天空形容仙界的神秘。
这十句诗,诗人看似驰骋想象,在天上与仙友比肩同行,实则以虚写实,暗示着诗人在现实中种种不被认同的失意与痛苦。世无知音之苦,将诗人从尘世排挤出来,他急切地想在另一个与尘世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找到可以自由随性的生活的地方。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四句诗,诗人笔锋陡转,写自己置身仙界后,却无暇四顾,反身回看自己飞升前的人间世界——昔日的人烟鼎盛之地洛阳平原上,如今烧杀抢掠的安史乱军遍布,看上去黑压压的浸无边际,民生惨遭涂炭,血流遍野染红了荒野之草,而朝中有尸位素餐者,更有卖官需爵的所谓仕宦之人。安史之乱,自有朝中之因,玄宗怠政,李林甫身为宰相却口蜜腹剑,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宠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诗人虽谓“诗仙”,却是一位地道的“谪仙人”,故而终难忘却人间文难。在求仙问道的同时,愿为辅弼的志愿也时强时弱,纠结在出入世的矛盾中,清高自视的诗人既以遁世自得的“卫叔卿”自比,又时时难忘“海县清一”的平生之志,故而仙游之乐乐在自由随性不受拘束,而俯瞰现实之苦苦在民生涂炭乱军横行,自己却只能做一个无所为的旁观者。这四句诗,诗人以血腥的事实惊醒自我,与前面十句诗所描写的浪漫飘逸的仙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结构上到情感上,形成极大的跌宕,然而绝无突兀之嫌。因为诗人从来不缺乏自我解剖的勇气,让自己很快从虚无的神仙世界走出步入现实,这种情感上的跌宕,将诗人直面现实、批判现实的深刻表现得入木三分。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李白《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20.html
上一篇:李白《赠汪伦》原文赏析-注释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