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24 14: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一余公孙大娘弟子也。”一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自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注释】

夔(kuí)府:今四川省奉节县。别驾:官名,郡守的属官。临颍: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郾城:今河南省郾城县。《剑器》、《浑脱》:两种剑舞名,舞姿粗犷。

宜春、梨园:都是唐玄宗时设在皇宫内苑中的习舞练歌的地方。外供奉:宫外随时待命献艺的歌伎。

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尊号。

邺县:今河南安阳。

羿射九日:上古帝尧时,天上十日并出,为害人间,神射手羿奉尧帝之命射去九日。

骖(cān):驾驭。

金粟堆:玄宗泰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译文】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在夔州别驾元持家,见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舞蹈动作变化多端,问她老师是谁,回答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徒弟。”开元五年,我还是少年时,记得曾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活泼而富于节奏感,为当时艺人所不及。皇室的宜春、梨园两个游艺机构的艺人以及宫外的歌舞艺人,在唐玄宗时,能够跳这个舞的,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那时我是儿童,公孙已是青年女子,现在我已满头白发,公孙大娘也许早已去世。现在,她的弟子也不年轻了。既然弄清了由来,知道弟子的技艺与老师一脉相承、没有两样,追忆往事,不禁感慨万端,于是作这篇《剑器行》。过去吴人张旭擅长草书,曾多次到邺县看公孙大娘跳《西河剑器》舞,从此书法大为长进,草书笔势变得豪放生动、充满激情,由此可以推想公孙大娘的舞蹈多么高明。

过去有位艺人公孙大娘,跳起剑器舞来惊动四方。如山的观众都大惊失色,天和地都为之旋转动荡。剑光闪烁像后羿射落了九日,矫健舞姿如群仙乘龙飞。一开场如惊雷赫然发怒,收场时像江海凝聚清光。她的容颜舞姿都已沉寂,只有弟子们使技艺流芳。临颍的美人现在白帝城,妙舞清歌神采飞扬。我弄清了她技艺的来历,回忆起往事更增添悲伤。先帝的侍女原有八千人,公孙大娘是舞剑的第一人。五十年的岁月转瞬即逝,发生了战乱王朝转衰微。梨园弟子好像风烟四散,只剩弟子的舞姿映寒日。玄宗墓前的绿树已长粗,瞿塘石城的草黄凄凄。席上急骤乐曲刚刚停止,乐极悲来,明月已经升起。老夫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漫步在荒山里心中悲戚。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1】

诗序写得象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诗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绛唇”六句,写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先帝”六句笔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之乱后,“宜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金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2】

有人说,杜甫是以诗为文,韩愈是以文为诗。杜甫这个序,正是以诗为文。不仅主语虚词大半省略,而且在感慨转折之处,还用跳跃跌宕的笔法。不过,序文的内容仍然是清楚的:他先叙在夔州看了公孙大娘弟子所表演的剑器舞,然后回忆自己童年时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舞蹈,说明当唐玄宗初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内外教坊独享盛名的情况。抚今思昔,深有感慨,因而写成这首《剑器行》。这篇序写得很有诗意,结尾讲大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剑舞而草书长进的故事,尤其见出诗人对公孙舞蹈艺术的敬佩。

“剑器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呢?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于健舞之类。晚唐郑嵎《津阳门诗》说:“公孙剑伎皆神奇”,自注说:“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司空图《剑器》诗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可见这是一种女子穿着军装的舞蹈,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浏漓顿挫的节奏。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象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庭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奭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廖仲安)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3】

本诗为诗人在夔州观看李十二娘舞剑器有感而作。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李十二娘的老师公孙大娘美妙高超的舞剑技艺,同时通过回忆关于公孙大娘的往事,抒发了诗人伤怀时事,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舞蹈家。

诗人首先在诗序中交代:诗人观赏到李十二娘舞姿美妙而不禁前去询问她师从何人。当得知她师从公孙大娘时,诗人不禁追忆了童年时就见识过的公孙大娘的高超舞技。最后,诗人还叙述了书法家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姿而书艺精进的故事,以此作为公孙大娘舞技的衬托。

在诗的正文中,诗人首先通过“昔有佳人公孙氏”八句,写公孙大娘的舞技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般高超。“绛唇珠袖两寂寞”六句则写,虽然公孙大娘已去世,但她的舞剑技艺仍有继承人,并没有从此消失。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宕开一笔,写公孙大娘曾经是宫中首屈一指的舞女,可惜一场安史之乱的浩劫,使无数梨园人才被摧残,李十二娘算是硕果仅存。最后,诗人通过“金粟”六句来感叹自己悲惨的身世。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4】

读杜甫《舞剑器行》(诗题省略,下同)不禁联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有一些相同处与不同点。首先,杜、白都是大家,有极高艺术鉴赏眼光,他们所击节赞赏的剑器舞(武舞)与琵琶独奏都是一流人物,一流技艺。其次,各有一段十分出色的序文,交代观舞听乐始末,两篇序文都是一流的文,一流的诗。再次,《琵琶行》为长篇,八十八句,委婉舒展,如泣如诉;《舞剑器行》是短制,才二十六句,豪荡感激,可歌可啸,两者对于音乐与舞蹈的描写均臻化境。至关重要的是两位女伎的超人技艺引发两位诗人感伤身世与回忆丧乱。白居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甫是“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白居易“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杜甫则慨叹“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一个是泪洒青衫,叹怀才不遇;一个是足茧行迟,忧社稷天下,这也许是两首诗的最大区别了。

诗一般不用序文,如必须有,一定要与诗形成互补,相映增辉。杜甫的这篇序文把作诗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一一作了交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诗的时空跨度与五十年间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背景,其中“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数语,与庾信《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日摇落,悽怆江潭”十分相似。感叹唏嘘之余又插叙有关张旭草书的题外话,看似无关,却把公孙大娘出神入化的剑器舞发挥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大笔如椽,辞气似虹,为历代诗序之少见。

杜甫的主要生活年代经历了盛唐之衰,但也目睹过盛唐之盛。他的《忆昔》《壮游》《昔游》与《秋兴八首》都出色地描绘了盛唐气象,在他心中有一个始终也解不开的盛唐情结,这也是他一生历尽艰危仍坚韧不拔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杜甫六岁时在河南郾城观看公孙氏舞剑器浑脱的记忆,是对于盛唐社会的记忆;他五十八岁时在夔州看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仍能激发他对当年公孙之舞的想象与向往,而且能写出“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这样有力度有动感令人色沮神旺的浪漫诗句,这才是杜甫心中不老的盛唐,不衰的盛唐,不倒的盛唐,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不过是应景之作而已。然而,盛唐毕竟衰老了。从“绛唇珠袖两寂寞”起,留下的只有回忆,只有惆怅,只有哀伤。剑器第一的公孙大娘不在了,传承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半老,梨园子弟如烟散尽,那个拥有八千女乐的先帝也不在了。“金粟堆南木已拱”,唐玄宗去世已经四年。而杜甫则从童稚走向迟暮,在瞿塘峡的偏僻一隅,默默地见证这段历史变迁。“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盛极转衰,一次夔州石城的聚会,只能为大唐帝国的落日返照唱一曲挽歌。明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这段话说得很到位,只是他似乎没有明确意识到杜甫心中的盛唐与长安情结。《舞剑器行》不唯是伤往事,思先帝,而且是思盛唐,壮武伎,忆长安,盼中兴,否则开篇八句不会有如此龙骖凤翔、神完气足的扛鼎笔力!

论者一般认为韩愈以文为诗,然开此先例的当推杜甫。杜诗的史诗美誉与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至少一半是由于议论。杜诗的议论与叙事、抒情三位一体,不滞不涩,有血有肉,立论卓异,识见英发,这在他早年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跷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中见其端倪。除一些抒情遣兴小诗外,几乎每首诗都有议论成分,或用典,或点睛,或讽喻,夹叙夹议,横放杰出。《赴奉先咏怀》《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更是不朽经典。因为杜甫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把对个人身世的愁怀,百姓苍生的关怀以及国家社稷的感怀融于一心,骨鲠在喉,倾吐为快。《舞剑器行》后十四句几乎都是夹叙夹议,两句一转,有惋伤,有褒贬,有今昔对比,有宏观概括,也有微观刻画,哀乐相寻,情见乎辞。结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换一种说法是“走投无路,恋恋不舍”,不也就是议论吗?白居易的讽喻诗擅长议论,失之浅;韩愈以文为诗,失之硬;宋人以议论为诗,失之过分理性直白。就诗中议论而言,杜甫应是巨擘。

本诗在结构上采取时空复迭形式。舞剑器实有两次,公孙大娘与李十二娘,前为主,后为宾;观舞者作歌的也有两位,童稚杜甫与老年杜甫,前为宾,后为主。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绘形传神,合二而一。《红楼梦》有太虚幻境与大观园复合,暗示命运无常;《舞剑器行》有两次舞剑器,且与盛衰两个时段叠加,益见其沧桑悲凉。诗前十四句押平声韵,后十二句押仄声韵,结合内容与情感的转换,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方牧)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文章标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37.html

上一篇:赠花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下一篇:春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