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三二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新丰折臂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新丰折臂翁注释】

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左臂凭肩:左臂扶在玄孙肩上。

来:共。

致:导致。

圣代:圣明时代。折臂翁大概生于开元中期,并在开元后期度过青少年阶段。开元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故称“圣代”。

梨园:玄宗时宫廷中教习歌舞的机构。新丰是骊山华清宫所在地,所以老翁能听到宫中飘出的音乐。

无何:不久。

“户有”句:每户人家,三个成年男子中要抽一个壮丁。前一个“丁”指丁男,后一个“丁”指壮丁。

云南:此处指南诏。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

瘴烟:即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

兵部:唐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的事宜。牒:文书,此处指征兵的名册。

将:介词,以、用。槌:通“挝”,捶,敲击。

簸:摇动。

且图:苟且图得。拣:挑选。

此臂折来:一作臂折以来。

万人冢:作者自注说,云南有万人冢,是李宓军队覆没的地方。呦呦:形容鬼哭的声音。

宋开府:指宋璟,开元时贤相,后改授开府仪同三司。作者自注说,开元初天武军牙将郝灵佺斩突厥可汗默啜,自谓有不世之功,宋璟为了防止边将为邀功请赏而滥用武力,挑起与少数民族的纠纷,在第二年才授他为郎将,结果郝氏抑郁而死。

杨国忠:天宝十一年(752)拜相。

“欲求”句:作者自注说,天宝年间,杨国忠两次挑起与云南王阁罗凤的战争,唐军战死者数万,天下怨哭,民不聊生。

【新丰折臂翁译文】

新丰有个八十八岁的老人,头发、胡子、眉毛全都像雪一样白。他的右臂已经断了,只得将左臂搭在他玄孙的肩上,由他的玄孙扶着向店前走来。我问他右臂折断有多久了,又问他是因何折断的。他说:“我的籍贯就在新丰县,我出生在太平盛世,没有遭遇过战争,经常欣赏梨园子弟的歌唱演奏,连什么是旗枪和弓箭都不知道。谁知不久就赶上了天宝年间朝廷的大征兵,有三个成年男子的家庭,就要抽取一个当兵。抽取这些壮丁以后,要驱赶着他们去哪儿呢?要在五月里远征万里之外的云南。听说云南有一条泸水,季椒花凋谢之时,泸水就会烟瘴弥漫。大军徒步渡河的时候,河水会热得像滚汤一样,渡不过十个人就会有二三个死掉。当时村里到处都是儿子告别爹娘、丈夫告别妻子那哀痛的哭声。大家都说,前后几次远征云南的人足有千千万万,却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我那年二十四岁,名字也在兵部征兵的名册之中。我不敢让人知道,趁着夜深的时候,偷偷地用一块大石头捶断了自己的右臂。于是,我就因为既不能拉弓也不能摇旗,得以避免被远征云南。我不是感觉不到伤筋碎骨的痛苦,只是希望能够在选征兵丁时被淘汰,从而留在家乡。这条胳膊已经折断了六十年,我虽然残废了一肢,但保全了性命。如今每逢刮风下雨的寒夜,我的断臂都使我疼得彻夜难眠,但我不但不后悔,还为自己能够活到现在而欣喜。否则我也会死在泸水旁,连尸骨都没人收,只能成为身死云南的望乡鬼,在万人坟里呦呦地哭号。”这个老人的话,你一定要认真地听一听。你难道没听说过,开元年间的宰相宋璟,为了避免边将穷兵黩武而不赏边疆的战功?你难道也没听说过,天宝年间的宰相杨国忠,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而鼓励征战?等不到建立战功,人民就会怨恨四起,若是不信,就请问问新丰的折臂老人吧。

新丰折臂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新丰折臂翁赏析1】

《新丰折臂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四年(809)。当时诗人正在长安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正处于一生中政治热情最高的时期,积极进取,敢于直谏。《新丰折臂翁》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敢于针砭时弊的勇气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唐玄宗天宝年间,由白族创建的云南南诏国是唐王朝的藩属,然而天宝九年(750),唐王朝委任的云南太守张虔陀迫辱南诏王阁罗凤,致使后者愤而起兵反唐。唐王朝于次年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八万人马讨伐南诏,阁罗凤请和,鲜于仲通却不许,结果大败而归,致使六万人阵亡。天宝十三年(754)夏,时任宰相兼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派兵七万再次讨伐南诏,结果竟全军覆没。杨国忠一方面将战败说成是取胜,向皇帝报捷,一方面大举征兵,继续进攻南诏。前后几次讨伐南诏,最终使唐王朝阵亡了近二十万人。

《新丰折臂翁》作为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文学作品,并没有正面描写惨烈的战争场面或是尸横遍野的沙场。诗人选取了自折臂膀这一比较罕见的事件,借助折臂老人对亲身经历的回忆,讲述了被抽调出征者与家人分别的悲痛场面,以及老人忍受自残手臂的痛苦逃过征兵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了唐王朝发动的不义战争令广大人民蒙受的巨大苦难。在诗的最后,诗人还直接地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吸取历史教训、体恤百姓疾苦、切莫穷兵黩武的劝诫。

【新丰折臂翁赏析2】

白居易于元和四年(809)所作的《新乐府》五十篇,明确说明乃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公开声明此诗旨在谴责天宝年间之穷兵黩武。天宝年间白族领袖阁罗凤在云南建立南诏国,与唐朝是封建藩属关系,起到为唐朝牵制吐蕃后方的作用。但云南太守张虔陀因为对阁罗凤进行侮辱和挑拨,遭到阁罗凤的反抗而被杀死。天宝十年(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去攻打南诏国,阁罗凤曾派人讲和,鲜于仲通不听,结果在西洱河打了败仗。天宝十三载(754)六月,以宰相名义兼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派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再次攻打南诏国,结果李宓被擒,全军覆没。但杨国忠却隐瞒军事失利,而且向唐玄宗报捷邀功;同时又派御史捕捉壮丁,强迫押送入伍,结果屡战屡败,死亡达二十余万人。这首诗即是以天宝十三年(754)之战为背景,通过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境)折臂翁独特的经历,以个别反映一般,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集团对南诏国发动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表现了百姓要求民族之间团结友好,反对穷兵黩武的愿望。此诗“长于讽谕,颇得风人之旨”(清施补华《岘佣说诗》),又具有咏史的性质。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首句“新丰老翁八十八”至“兼问:‘致折何因缘?’”。主要是描绘折臂翁的外观形象,并向第二段过渡。“新丰老翁八十八”,属于“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此句一作“新丰老翁年八十”按后面诗云“是时(天宝十三载)翁年二十四”推算,当以“年八十”为是。此言“八十八”是为了押韵之故。“头鬓眉须皆似雪”的比喻,则是对老翁“八十八”高龄的具象化;亦暗示其作为历史见证人的可信性,如同元稹笔下的“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行宫》)一样。这一段的关键在于“左臂凭肩右臂折”一句。老翁左臂搭在玄孙的肩头上“向店前行”,而“右臂”却已折断。这一奇特的残肢形象是全诗立意之本。诗人见老翁之“右臂折”不禁产生关切之意,于是问:“臂折来几年?”又问:“致折何因缘?”从而引出第二段老翁之叙述。这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段是全诗的主体,自“翁云:‘贯属新丰县。’”至“万人冢上哭呦呦”,长达三十四句。此段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事,不仅使诗产生了真切自然之感,而且增强了叙事内容的可信程度。此段又由四小层组成,基本采用历时性结构。

第一小层写老翁先回忆“天宝大征兵”之前“圣代无征战”的安居乐业生活。“圣代”指开元年间,那是唐代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的全盛时期,“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从正反两个角度描绘了开元“圣代”安定太平的景象,并充满了怀念之情。

自“无何天宝大征兵”至“千万人行无一回”为第二小层。老翁转而回忆“圣代”之后即天宝十三年(754),杨国忠广征壮丁及重新派兵攻打南诏国而全军覆没的悲惨情景。这一小层采用空间转换的结构,即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把新丰的征兵与云南的征战相联系,从而揭示出征兵等于送死的实质。“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征一丁”,此写新丰征兵数额之大。而“点得驱将何处去”一句,又使空间转向“五月万里云南行”。那里气候恶劣,特别是“泸水”即金沙江在“椒花落”的夏末时节,有有毒的“瘴气”,而大军渡河无舟桥可资,只能徒步过河。但水热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这是出征南诏者的可悲命运。正因为“闻道”彼处是如此可怕,故诗再回写此地征兵之情景时就更充满悲戚之情:“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此时生离即是死别。“千万人行无一回”乃前车之鉴。这一小层实际上是写老翁对诗人“致折何因缘”之问的回答。

第三小层自“是时翁年二十四”至“且图拣退归乡土”。此层继写老翁自己“折臂”的经过。当年老翁年二十四,正是应征之年,其名列入兵部征兵名册上,无法逃避。但为免重蹈出征者之覆辙,乃有“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锤折臂”的自戕惨剧。一个身体健全的青年,为了“免征云南”,而被迫采取如此残酷的手段,真令人“心折骨惊”!但这不是“老翁”不自惜,实乃统治集团穷兵黩武之政策更残酷。在死与残二者之间,“老翁”毅然选择后者,却是明智之举。因为他终于逃脱了“云南行”的必死厄运,能“拣退归乡土”,则是不幸中之大幸。

自“此臂折来六十年”至“万人冢上哭呦呦”,为第四小层,写老翁折臂后六十年来的感慨。“此臂折来六十年”又是答诗人“臂折来几年”的问题。“一肢虽废一身全”,是对自己折臂价值的总评价,亦寓有未作他乡之鬼的庆幸。但“一肢”之废,六十年来毕竟给老翁带来巨大的痛苦:“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但他却“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这种肢废而“喜”的“反常”的心态实际上是正常的,它深刻地揭示出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胜于折臂残废。当年“千万人行无一回”就是未折臂者的更可悲的结局。老翁先从正面来说,然后又从反面来说:“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万人冢”,据作者自注,云南有万人冢,即鲜于仲通、李密(当作“宓”)曾覆军之所也。通过对比,更显示老翁“折臂”是十分值得的。

诗写至此原本可以结束,但白居易于新乐府倡导“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并要“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因此在“老翁”之言结束后,诗人又直接出面,发表议论。这就是第三段的内容。这几句虽属于议论,但能“带情韵以行”(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与枯燥的“以议论为诗”不同。诗人通过开元宰相“宋开府”宋璟与天宝宰相杨国忠相对比,褒前者而贬后者,挑明“防黩武”之旨。据作者自注:开元初年,突厥数犯边,当时天武军牙将郝灵筌出使,斩了突厥默啜首级献给朝廷,自谓有不世之功。时宋璟为相,因天子年少好武,恐好大喜功者因而生黩武之心,没有给郝氏任何奖赏,次年才授郎将。诗人对宋璟“不赏边功防黩武”是极为赞赏的。相反,据作者注:天宝末,杨国忠为相,重新发动征讨阁罗凤的战争,前后征兵二十余万人,皆一去不返。但仍征兵不止,甚至捉人连枷赴役,天下怨恨,民不聊生,故安禄山得乘机而造反。对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而黩武以及造成的灾难,诗人则痛恨之至!诗人提醒统治者与世人:切勿“边功未立生人怨”,而“新丰折臂翁”即是历史的见证!

这首诗的题材十分独特,引人注目。尽管自我折臂之人十分罕见,但“新丰折臂翁”的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价值。读者借助这“一斑”,足以窥见杨国忠穷兵黩武之“全豹”。对于“新丰折臂翁”,诗人除了作外貌的描绘外,主要是刻画其心理,以肢废“痛不眠”却“终不悔”而“喜”的“反常”心态,来塑造“老翁”的反战形象;而当年他敢于自戕,亦反映其刚毅、果断的性格。此诗与其他新乐府诗一样,具有“意深词浅,思苦言甘”(清袁枚《续诗品》)的特色;而且善于“用常得奇”(清刘熙载《艺概》),即以平浅的语言表现惊警之意,如“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痛不眠,终不悔”,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王英志)

新丰折臂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文章标题:新丰折臂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82.html

上一篇:建昌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下一篇:花非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