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原文: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翻译译文:
我爱姑孰溪,溪水娴静,轻舟随流,游兴无边。想鼓浆急行,又怕惊动了鸥鹭,只好垂竿钓鱼。波光与霞光轻柔缠绵,两岸青山春色叠叠。溪边那浣衣少女是谁?可惜不认识这红颜少女,真遗憾!这首诗是李白的《姑孰十咏》之一,是一首饱含情感、非常雅致的写景诗。
赏析:
此组诗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至代宗宝应元年(762)即李白生命的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文苑英华》收《姑熟溪》等八首,缺《丹阳湖》、《桓公井》二首。《全唐诗》于题下注“一作李赤诗”,又收入李赤名下,诗题作“姑熟杂咏”,此说出自苏东坡,疑此组诗“浅近”,又闻之王安国而断为“李赤诗”。今按李赤实为柳宗元《李赤传》虚构的寓言式人物,故《十咏》当为李白作,反映诗人寄情山水而又忧思难忘的独特心境,是研究李白晚年生活的重要诗篇。又此组诗全部为五言八句古体,押仄声韵,此亦为李白习用形式。此首(《姑熟溪》)紧扣一个“闲”字,描绘姑熟溪的如画美景和诗人的悠闲生活。姑熟,一作姑孰,古城名,始建于东晋,因城南姑熟溪而得名,隋唐为当涂县治所。姑熟溪,又名姑浦,今称姑溪河,东与丹阳湖相连,流经当涂县城南,西入长江,全长二十三公里。
《姑孰十咏·丹阳湖》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翻译译文:
淼淼湖水似与天相连,风波浩荡永无止境。远处的商船象从天上而来,一片白帆在云间航行。千岁之龟游于莲叶之上,鸟儿宿在芦花丛间。少女荡起轻快的小舟,歌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赏析:
此诗一写风波中的贾客,一写棹轻舟的少女,反映诗人对丹阳湖人民的诚挚感情,同他们心心相印,忧乐与共。丹阳湖,因秦置丹阳县(治丹阳,今江苏江宁县小丹阳镇)而得名。今已围垦,仅存湖中运粮河。
《姑孰十咏·谢公宅》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翻译译文:
夕阳西下,青山暮色一片,谢公旧宅,人去楼空,寂寞难耐。竹丛无人,池塘水月空灵虚白。庭院荒芜,杂草丛生,废弃的井栏长满苍苔。唯有清风,悠闲自在,不时从岩石中的清泉上飘拂而来。
赏析:
此诗极写谢公宅的寂寞荒废,主旨却在末二句,表示不甘寂寞。此乃李白最后岁月心境的真实写照。谢公宅在当涂县青山南,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筑。今遗址犹存。
《姑孰十咏·凌歊台》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翻译译文:
登上古楼台,极目望远,风光尽泻眼底。群山如同屏风叠嶂在天空罗列,宽阔的平原上花丛缤纷。白云悠闲自由地进出窗扉,山野松色郁郁,竹丛吐翠。我想看看楼下的碑文,可是上面苍苔累累,字迹难辨。
赏析:
此诗写登高望远,闲云入窗,但见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悠闲的心境。“欲览”二句,又隐隐透出开阔、悠闲之中的些许障碍。陵歊台,在当涂县城北五里处的黄山上,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所建。今遗址不存。歊,宋本误作“敲”。
《姑孰十咏·桓公井》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翻译译文:
桓温已经千古,他挖的这口井,依然清泉长涌不竭。石井栏苍苔清冷,泠泠寒泉把月亮反射得更加皎洁明亮。秋天,井畔的梧桐落叶纷纷,春天,井旁的桃花明媚绚烂。此井地处偏远,一般人很难看到,谁懂欣赏井里清澈甘甜的冷泉呢?
赏析:
此诗写桓公井虽泉寒清澈,却因人迹罕至而成为废井。为井发不平之鸣,实为诗人对自己不遇的叹息。桓公井,在当涂县城东三公里处的白纻山上,相传为东晋大司马桓温所筑。今不存。
《姑孰十咏·慈姥竹》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翻译译文:
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赏析:
此诗赞美慈姥竹既有龙吟凤鸣的非凡才能,又有贞心不改的高尚品格,实乃诗人自我写照。慈姥竹,产于慈姥山,故名。此竹体圆节疏,异于他竹,专供宫廷萧管之用。今已不产。慈姥山,又名鼓吹山,今俗称猫子山。原滨江,故称“江岛”今距江已里许。
《姑孰十咏·望夫山》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翻译译文:
仰望望夫山,高耸入青天,却看到你为别离而伤悲。花草树木不知道你的心情,在江边与山崖上肆无忌惮的生长。夫君一去,行踪远离千里,音信杳杳,云山相隔万重。只见春来秋来,就是不见夫君回来,花歇浪歇,思君心潮何时休歇?
赏析:
此诗写望夫女子春去秋来、无有歇时的相思怨情。诗人以江草、岩花的无情反衬望夫女子的怨情之深,以花草盎然勃发的生机反衬思妇的相思之苦。望夫山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西,滨江,海拔 157 米。山上临江处原有望夫石,今不存。
《姑孰十咏·牛渚矶》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翻译译文:
长江宽旷的江面上,耸立一片入云的绝壁,峰峦连绵,气势雄伟。江边乱石堆间旋涡套叠,回波涌起,雪浪拍岸。令人惊叹的是:山峦秀木满嶂,形态奇异,犹如精灵莫测。更令人忧心仲仲的是:夜猿啼叫,声声刺耳,乡关何处,功业何在?真恨不能饮尽长江水——好酒解我万古愁。
赏析:
此诗写牛渚矶的绝壁巨川,乱石回波,精灵莫测,夜猿哀啼,归结到一个“忧”字,流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不安与忧思。牛渚矶,又名采石矶。晋温峤至此,燃犀角照水下怪物,故又名燃犀渚(见《晋书·温峤传》)。矶高约五十米,其上有李白衣冠冢、蛾眉亭、燃犀亭、三元洞、捉月台、巨型李白雕像,以及太白楼、李白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等。
《姑孰十咏·灵墟山》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翻译译文:
古人丁令威,脱离尘市,毫无反顾,云山学仙。九转金丹,一旦成功,驾五色云彩而去。如今此地,松高萝藤密,桃花杏花茂盛,他曾经隐居的山洞深幽难寻。不知道他曾经几次化为黄鹤,飞回故乡辽东看望亲人。
赏析:
此诗写丁令威九丹炼成、化鹤升天的故事,表现出李白对仙道的向往。灵墟山,位于当涂县城东十五公里,海拔一三三米。世传辽东人丁令威来此修真炼丹,后化鹤仙去。
《姑孰十咏·天门山》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原文: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翻译译文:
双峰对恃,高耸凌云,俯视大江。岸阔松青,石激雪浪,寒气苍茫。山影高低参差,云霞缥缈天际,山与云融合为一体。落日西下,归舟东去,回首看,山色已是隐入青霭不见,莽苍苍。
赏析:
诗人或用特写镜头,或将镜头远远推开,在广阔背景下,描绘天门山的神奇和壮丽,可与七绝《望天门山》同读。天门山,当涂县城西南十五公里长江两岸东、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又名博望山,海拔 81 米,今属芜湖市;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 65 米,今属和县。二山夹江对峙为门,故合称天门山。自江中远望,二山色如横黛,宛似蛾眉,又名蛾眉山。二山耸于江畔,若二虎雄踞,故又称二虎山。
《姑孰十咏》古诗提要及诗中地名
古诗提要:
《姑孰十咏》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歌咏了姑孰县境十个代表性景观: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凌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和天门山。
李白晚度牛渚矾至姑孰,爱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遂葬山麓。其间所作五言古风《姑孰十咏》组诗,包括《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等十首诗。因系写安徽当涂(古名姑孰)境内古迹和景物,故称《姑孰十咏》(以下简称《十咏》)。
然而,从北宋开始,对《姑孰十咏》作者却产生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者就是终老当涂的诗仙李白,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自称“类李白”的李赤。1000多年来,这个悬案仍无定论。
诗中地名:
姑熟溪:一作姑孰溪。源出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丹阳湖,西北流至当涂县城北入长江。李白有《姑熟十咏·姑熟溪》。
天门山:①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一名博望山,属当涂县,西为梁山,属和县。两山夹江对峙,中间如门,故合称天门山。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有“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另有《天门山铭》、《望天门山》、《姑熟十咏·天门山》。②指泰山十八盘最高处之南天门。李白《游泰山》(其二)有“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牛渚矶:又名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江边。李白有《姑熟十咏·牛渚矶》。
丹阳湖: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距县城约七十里,湖面广阔,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有“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另有《姑熟十咏·丹阳湖》。
灵墟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三十里的薛津附近。李白有《姑熟十咏·灵墟山》。
桓公井:又名饮马泉,在今安徽当涂县城东白纻山,东晋大司马桓温镇姑熟时凿。李白有《姑熟十咏·桓公井》。
陵歊台:一作“凌歊台”。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黄山南麓,南朝宋筑,为宋孝武帝避暑之台。李白有《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姑熟十咏·陵歊台》。
望夫山:①山名。据《太平寰宇记》载:古代有人久出不归,其妻登山望夫,变为石头。所在多有,不能确指。李白《别内赴征》有“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②指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北望夫山。李白有《姑熟十咏·望夫山》。
谢公宅:谢脁旧居。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慕当涂青山风景幽绝,筑室而居。其故址在今安徽当涂青山南谢公祠,占地十余亩。李白《姑熟十咏·谢公宅》有“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慈姥:山名,在今安徽马鞍山市江边,俗呼鼓吹山。李白有《姑熟十咏·慈姥竹》。
辽海:泛指今辽宁辽河流域及其以东至海地区。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有“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姑熟十咏·灵墟山》有“不知曾化鹤,辽海能几度。”《春怨》有“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青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距县城二十余里,左带丹阳湖,右与龙山隔河相望。因南齐诗人谢脁筑室于青山之南,又名“谢公山。”李白墓在青山西麓,属河东乡太白村,现辟有李白墓园。李白《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有“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姑熟十咏》有“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题东溪公幽居》有“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相关阅读
《姑孰十咏》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姑孰十咏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姑孰十咏》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姑孰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