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首页 > 李白古诗 > 其他 > 时间:2019-01-11 20:52 作者:李白

古风·秦皇按宝剑 古诗全文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

但求蓬岛药,岂思农扈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参考资料:古风·秦皇按宝剑-百度百科古风五十九首-百度汉语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译文及注释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秦始皇手按宝剑,初然大怒威震海神。

他为观日出处而东巡海边,传说海神为之驱石架作桥梁。

他征发了九州的士卒,仅为造桥就伤亡过万。

他为的不过是求蓬莱仙岛之药,哪里管老百姓的耕作与生活?

但终于竭尽全力而其功未成,只落得个千古悲辛的结局。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赏析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那么,秦为什么仅仅建立十多年,仅传二世就灭亡呢?西汉初年的不少政治家纷纷对这个问题作了研究和探讨,他们或认为秦不施仁义只施暴政;或认为穷困万民,以适其私欲;路温舒甚至还把秦的过失归纳为十条。李白生活的时代,虽然距秦亡已将近千年,但其时唐王朝正处在由盛向衰的急剧变化阶段,作为一个对时政颇为敏感的诗人,重提这段历史旧事,曲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古风》有两首专写秦始皇,其三(《古风·秦皇扫六合》)一首对秦始皇的功过作了较全面的评价,这一首和其三不同,旨在揭示秦始皇求仙造成的伤民伤农恶果,以期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开篇,诗人就把秦始皇煊赫、威严、不可一世的形象展呈在读者面前。这两句,从江淹《恨赋》“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衍化而来。本来,凭借国家空前统一的政治局面,凭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的大好势头,凭借秦始皇个人的才能和威严,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完全可以采取休养生息和比较宽和的政策,促进社会繁荣和社会安定,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是秦始皇却大施暴政,筑阿房,拓驰道,修骊山陵,求不死药,冀见神人,不恤民力,在刚刚建立的统一政权中就埋下严重的危机。所以,首二句虽然把秦始皇写得煊赫、威严,联系他即帝位后的所作所为,联系下文的逐日驱石,征卒作桥,求药伤农,其实是似扬而实抑,既富有漫画式的讽刺意味,又带有某种惋惜遗憾之情。

对秦始皇求仙的荒谬举动,诗歌写了两件事。一是作桥欲过海观日出处、观海神,二是求蓬莱不死之药。“逐日巡海右,驱石架沧津”,事出《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艺文类聚》卷七十九引)带有神话色彩。接着,诗人指出,“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然而作桥的不是神人,而是海内的征卒,“”,使九宇空,可见作桥的征卒十分多;再说,为了作桥,征卒死伤以万计。据《三齐略记》载,“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水经注》卷十四引,又见《艺文类聚》卷七十九)石桥崩塌,为此诗“伤万人”所本。诸本失注。诗人活用始皇见海神之事,既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又赋予浪漫的神话以积极意义。为始皇建石桥的是天下的“征卒”而不是神;石桥半途坍塌,溺死于海者何止画者而已!多少“征卒”的生命也随之葬身鱼腹。“空九字”,“伤万人”,似较《古风》其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写得惨痛。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史记·封禅书》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望之若云,上有诸仙人及不死药。始皇曾多次派人往三岛求药,“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始皇可望而不可即。公元前210年,始皇南巡,取海路北归,“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所以诗中说,“力尽功不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死于道中,不死之药还是不能求得,真是莫大的讽刺。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于“但求蓬岛药”后,“力尽功不赡”前插入“岂思农鳸”一句。“”同“”,相传古帝少昊氏置九农之官,即九。讽刺始皇求仙好道的诗,可以追溯到南朝,例如沈约《游沈道士馆》就指出,秦皇“锐意三山上”的原因是“欢娱人事尽,情性犹未充”,是私欲无穷所致。李白此诗的深刻性在于,诗人认为始皇求不死药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直接影响了农耕,影响了人民的生计。求仙求药,造成伤民伤农的恶劣后果。“千载为悲辛”总束以上二事作结,直吐胸怀。伤古实则为了悲今,咏古实则是为了讽今、戒今。不可讳言,道家思想对李白有较深的影响,长安放归不久他就加入了道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人又以冷峻、敏锐的洞察力,看到道教求仙求药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恶果,秦始皇的悲剧,应该引起对求仙求药同样有着某种兴趣的唐代最高统治者的反省。

这首《古风》借秦为喻以讽时政,前九句叙秦事,至结句“千载为悲辛”方透露其用意,含蓄委婉,很见功力。《古风》其三更多的是以历史记载为依据;此诗则采神话传说,征用典事也较灵活,扑朔迷离,富有浪漫色彩,但总的又不离秦始皇其人的历史真实,这种写法,更容易使读者产生联想,更有嚼咀回味的余地。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古诗提要

《古风·秦皇按宝剑》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八首诗。

全诗十句,讽刺秦始皇穷兵黩武,频征徭役,不恤农事,妄想长生,最终还是不免一死的故事,借以警告唐玄宗大力崇道的活动。此诗采神话传说,灵活用典,扑朔迷离,富有浪漫色彩。

此诗作年不详。太白咏史,言秦始皇事,其赫怒震威,因巡游海边,作石桥以观日出,空耗九万之众,终化泡影;又蓬岛使人求不死之药,岂顾农事民生,最后身死国灭,诗针砭之意甚明,“千载为悲辛”,亦寓感叹。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引奚禄诒曰:“寓玄宗好道而黩武”,大旨得之。

 

相关阅读

李白《郑客西入关》古风其三十一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李白《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李白《燕昭延郭隗》古风其十五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郢客吟白雪(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咸阳二三月(古风其八)

李白《古风》(羽檄如流星)古诗赏析

李白《齐有倜傥生》古风其十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五鹤西北来(古风其七)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的意思出处赏析

古风·君平既弃世(古风其十三)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古诗赏析

李白《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孤兰生幽园(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五)原文赏析-李白

李白《古风·其十四》(胡关饶风沙)古诗赏析

古风·燕赵有秀色(古风其二十七)

李白《我行巫山渚》古风其五十八赏析-唐代关于韵里江山的古诗

李白《松柏本孤直》古风其十二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李白《燕赵有秀色》古风其二十七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唐诗百话

古风·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丑女来效颦(古风其三十五)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原文赏析

古风·战国何纷纷(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三季分战国(古风其二十九)

古风·齐有倜傥生(古风其十)

古风·齐瑟弹东吟(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秦王扫六合(古风其三)

古风·青春流惊湍(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庄周梦蝴蝶(古风其九)

李白《北溟有巨鱼》古风其三十三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大车扬飞尘(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古诗赏析

《古风》(其二十四)原文赏析-李白

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古诗赏析

古风·宋国梧台东(古风其五十)

古风·周穆八荒意(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北溟有巨鱼(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朝弄紫泥海(古风其四十一)

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古风》(其三十四)原文赏析-李白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古诗赏析

古风·秦水别陇首(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西上莲花山》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古风·秦王扫六合》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李白《郢客吟白雪》古风其二十一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古风·恻恻泣路岐(古风其五十九)

古风·郑客西入关(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