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歌行

首页 > 李白古诗 > 七言古诗 > 时间:2019-01-09 23:08 作者:李白

草书歌行》古诗全文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参考资料:草书歌行 -百度百科 草书歌行-百度汉语

草书歌行

草书歌行》译文及注释

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你用掉的墨水之多,简直就可以养北冰洋的鲸鱼。你用了那么多兔毫笔,难怪中山的兔子都被杀光了。

八九月这里天气正凉爽。酒徒诗人,高堂满座。

地上放着几箱白布和纸笺,都是别人请你书写的。桌子上摆放着宣州的石砚,放射着墨水的黑又亮的光芒。

我的小师傅喝醉以后就在绳床上小眯一会 。突然起身,须臾之间就横扫了几千张字。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有时候对着粉白的墙壁手不停笔,字大如斗。

观看你书写的人一个个惶惶然如见鬼神。满眼只见龙飞凤舞巨蟒游走。

笔势左盘右收,左冲右突,如同漫天的闪电。也如同汉楚之间的战争来回拉锯。

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那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

什么王羲之什么张伯英,那也叫草圣?跟你一比就知道他们是浪得了几百年的虚名。

我那位癫狂的酒友张旭,也号称草圣,他现在可是廉颇老矣,饭都吃不了了,现在凑不上草圣的名号了。我的小师傅的笔法不拘于古人的规矩。

从古到今,万事到了极至的水平都要靠天生的才能。何必要像张旭一样,要观看公孙大娘《浑脱》剑舞才有所启发呢?

草书歌行

《草书歌行》鉴赏

此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对怀素的书法评价极高。

草书歌行

此诗由于语言率直,与李白以往的诗风稍有差异,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怀疑和争论。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曾以“‘笺麻素绢排数箱’之句,村气可掬”为由,认定此诗非李白所作。与苏轼同时代的书法家朱长文则认为“此诗本藏真(怀素)自作,驾名太白者”。清人王琦“以一少年上人而故贬王逸少、张伯英以推奖之,大失毁誉之实。至张旭与太白既同酒中八仙之游,而作诗称诩有‘胸藏风云世莫知’之句,忽一旦而訾其‘老死不足数’,太白决不没分别至此。断为伪作,信不疑矣。”其实这些多为推测之语,尚不足断定此诗非李白所作。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李白与其他诗人每每有率直之句,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肯定了李白的诗作。

从这首诗的题材形式比较,此诗以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形式写成。李白以诗歌著称于世,作诗近千首。一生最擅长以乐府歌行旧题作诗,而且以乐府旧题写诗成就最高。他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歌气息。具体表现为语言的直率自然。此诗以乐府歌行旧题体裁形式写成,恰巧与李白擅长相符。而诗中的“笺麻素绢排数厢”句,正体现了他率真的一面。对苏轼的“村气可掬”是一个很好的回应

草书歌行

从这首诗的风格及表现手法比较,此诗豪迈,格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言奔放,在民歌体中融入了齐梁体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以李白自身独具的俊逸之气将它们统一在一起,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清水出芙蓉”的特色,符合李白的诗风特征。李白作诗喜用夸张之句,此诗中“须臾扫尽数千张”、“一行数字大如斗”与李白其它著名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首诗的创作状态分析,此诗是在一种醉态中写成。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正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苍茫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这种狂幻式的语言描写,与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态之中“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关。因此,这首诗的创作状况和李白大量写有酒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

草书歌行-创作背景

后人对《草书歌行》是否系李白所作,一直存在争论。黄锡珪说:“而校者不能删削,以无左验故。”据郭沫若考证:李白的《草书歌行》“当作于长流夜郎,遇赦放回,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游零陵时所作。”

《草书歌行》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全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怀素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的形象。它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草书歌行

《草书歌行》此诗自苏轼以来,论者大都断为伪作,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则辨此诗乃太白“于乾元二年游零陵时所作”。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从郭说,并有补充论证。诗前言怀素勤学草书有年,故能“天下称独步”。中写凉秋词客聚饮,怀素乘醉发兴狂书之状。末写怀素书法成就超越前人,盖因不泥古法而富于独创精神。

诗中人物地名:

怀素:僧人,书法家,以狂草出名。李白《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约作于乾元二年(759)。按《全唐文》卷四三三有陆羽《僧怀素传》。《宣和书谱》卷十九《唐释怀素》:“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初励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一夕,观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昧。斯亦见其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众、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为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新唐书》及各书法史并有传。苏州人,曾为常熟县尉、吏部郎中、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善草书,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然后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其神。李白有《草书歌行》云:“张颠老死不足数。”诗约作于上元元年(760)游零陵之时;或以为此诗乃伪作

中山:又名独山,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山有白兔,其毛做笔极精。李白《草书歌行》有“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宣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李白《草书歌行》有“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另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赠宣州灵源寺冲濬公》、《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湖南七郡:指洞庭湖之南的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连山郡、江华郡、邵阳郡、衡阳郡。李白《草书歌行》有“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相关阅读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的意思出处赏析

《燕歌行》-原文翻译赏析-高适古诗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的意思出处赏析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的意思出处赏析

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的意思出处赏析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的意思出处赏析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的意思出处赏析

《燕歌行·其二》(别日何易会日难)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悲歌行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的意思出处赏析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意思出处赏析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的意思出处赏析

草书屏风-古诗译文赏析(韩偓)

《长歌行》原文赏析-汉乐府-两汉诗歌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的意思出处赏析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翻译赏析)

《短歌行》原文翻译赏析-曹操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的意思出处赏析

陆游《草书歌·倾家酿酒三千石》赏析-宋代关于酒醉无言的古诗

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赏析-宋代关于酒醉无言的古诗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的意思出处赏析

《短歌行》原文赏析-曹操古诗-魏晋诗歌

鲍照《代放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的意思出处赏析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的意思出处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的意思出处赏析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意思出处赏析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的意思出处赏析

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的意思出处赏析

《短歌行》原文赏析-傅玄古诗-魏晋诗歌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古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思出处赏析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的意思出处赏析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古诗赏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意思出处赏析

《代放歌行》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意思出处赏析

短歌行-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出处赏析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的意思出处赏析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的意思出处赏析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的意思出处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古诗赏析

笑歌行

高适《燕歌行》古诗赏析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原文赏析-杜甫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汉乐府

《草书歌行》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草书歌行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草书歌行》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草书歌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37.html

上一篇:李白《采莲曲》 下一篇:赤壁歌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