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首页 > 李白古诗 > 杂言古诗 > 时间:2022-05-29 07:56 作者:李白

上留田行 古诗全文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参考资料: 上留田行-百度百科 上留田行-百度汉语

上留田行

上留田行【注释】

①《上留田行》:乐府“相和歌辞”名。《古今乐录》引崔豹《古今注》日:“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歌以风其兄,故日上留田。"

②峥嵘:高峻貌。此处作孤立、特出解。

③《古诗十九首》:“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二句化用其意。

④蒿里:葬人处。

⑤蓬科:亦作蓬颗。颗,块,蓬科即蓬草生于土块。马鬣:谓坟墓土封之状。马鬣,马颈上部分,其肉薄,状若斧,坟墓封土状如马鬣,用功少而寒俭。

⑥铭旌:即明旌,竖在棺枢前标识死者姓名之旗帽。

⑦《孔子家语》卷五:“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日: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柜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为其往而不返也。

上留田行

③据《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费。财物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往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焚。兄弟见状大惊,因不复解树,树立声荣茂。兄弟交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交让木:楠木别称。据《浔阳记》,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①参商:二星名,参西商东,此出彼没,永不同见。据说参商原为兄弟,因互不相让,日以干戈相征讨,为天帝所迁。见《左传》昭公元年。此处即以参商代兄弟。

孤竹:殷商时诸侯国名。孤竹君有二子,长为伯夷,次为叔齐。

孤竹君欲立叔齐。及父死,叔齐让伯夷,伯夷让叔齐。伯夷逃去,叔齐不肯立亦逃去。见《史记·伯夷列传》。延陵:即时吴公子季札,号延陵季子。吴王有四子,季札为最幼。季札贤,吴王欲立之,季札让,于是乃立长子。后其兄又让季札,季札固辞之。吴人欲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淮南厉王刘长,为汉高祖少子,骄恣不法。汉文帝六年谋反,事觉被废,不食而死。文帝十二年,民间有歌日:“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上留田行

上留田行【题解】

此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暗寓肃宗不能相容永王事。永王被执杀在至德二载二月,此诗之作,亦当在此期。

《上留田行》翻译译文

我走到上留田这个地方,看到一处新土坟孤零零地伫立在野外。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独这座坟冢上春草还未长出。一阵风刮过凄凉的旷野,坟旁杨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伤心地哭泣。这是谁家的坟墓,埋没在这荒凉的地方?经当地的老人介绍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田氏,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连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当地人只好把他埋在这里,在坟旁按照习俗插上了旌幡,我感慨万分,连一只鸟死了,其他的鸟都哀鸣不止,一只野兽走了,其他的野兽都惶惶不安。

上留田行

你听听那恒山鸟离别时的哀鸣,临行前总是回旋飞翔不停。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而当他们决定不分家时,树应声繁荣如初。传说中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面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我斗,彼此不相容呢?伯夷、叔齐与延陵季子推位让国,人家兄弟情深,美誉名扬天下:看来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遥远了,衰颓的世风泛滥开来,江河日下,昔日街头讽刺兄弟之事的歌谣,人们都充耳不闻了。

《上留田行》赏析

《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这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

诗人从“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叙事,写孤坟的荒凉与凄怆。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上留田行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两句问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抒发感慨,写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上,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虫子以葬,与之长诀。”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上留田行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何况骨肉兄弟?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

《上留田行》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至德二载(757)。上留田,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是时,肃宗击败永王磷。辚奔郡阳,欲南走岭外,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侥所杀。诗人有感于此,借题发挥,表现了对兄弟不容、同室相煎的深沉悲哀。

《上留田行》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上留田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是一首乐府诗。此诗对永王李璘战败为皇甫侁所执杀之事发出感慨,慨叹唐肃宗兄弟不能相容的悲哀。全诗先叙事后抒慨,最后以民谣收结,余韵悠长,结尾语言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增强了诗的艺术感和音乐感。

上留田行

此诗当为至德二载(757)永王璘兵败被杀以后作。其背景、寓意有歧说。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云:“此篇主意全在‘孤竹、延陵,让国扬名,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数句,非泛然之作。盖当时有所讽刺。以唐史至德间事考之,其为啖廷瑶、李成式、皇甫侁辈受肃宗风旨,以谋激永王璘之反而执杀之。太白目击其时事,故作是诗。”

胡震亨《李诗通》卷三云:“汉时上留田,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人为作悲歌风其兄。白诗有‘寻天兵’、‘尺布谣’等语,似又指肃宗之不容永王璘而作。”

《唐宋诗醇》从萧说,并言其“词气激切,(李白)若有不平之感。„„‘桓山之禽’,盖白自比也。”此诗拟古乐府而寓新意。诗中连用“弟死兄不葬”、“骨肉分”、“交让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及“尺布谣”等语,讽刺兄弟不相容,其意甚明。末举伯夷、叔齐和季札的让国品格,起着激射和反衬的作用。

延陵:春吴季札封邑,在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一说即今常州市)。李白《上留田行》有“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陈情赠友人》有“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有“腰带延陵剑,玉带明珠袍”。《送鞠十少府》有“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宣城哭蒋征君华》有“独挂延陵剑,千古在古坟”。

桓山:又名圣女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李白《上留田行》有“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上留田行》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上留田行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上留田行》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上留田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460.html

上一篇:三五七言(秋风词) 下一篇: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