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

首页 > 李白古诗 > 诗词歌赋赞序 > 时间:2019-03-07 20:59 作者:李白

忆秦娥·箫声咽 古诗全文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参考资料:忆秦娥·箫声咽-百度百科 忆秦娥·箫声咽-百度汉语

忆秦娥·箫声咽

《忆秦娥·箫声咽》翻译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忆秦娥·箫声咽

《忆秦娥·箫声咽》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这种“气象”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因此,这首词可能作于天宝后期。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忆秦娥·箫声咽

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因此,下面自然转入对“灞陵伤别”的回忆。《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的掇取,从而进入了历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

忆秦娥·箫声咽

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忆秦娥·箫声咽》中的秦娥指的是谁

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忆秦娥”词牌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

对于《忆秦娥·箫声咽》的作者,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人除李白外无一人作此词。因此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

《忆秦娥·箫声咽》古诗提要

《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花庵词选》将之与《菩萨蛮》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咏调名,上片咏秦娥之怀人,远慕近吟,下片揉入怀古伤今之意,声情转悲壮,意象尤开阔,

忆秦娥·箫声咽

此词双片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人间词话》至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然胡应麟以为伪作,尔后,聚讼纷纭,尚无定论。参《菩萨蛮》条。至词之主旨、作年,主李白作者亦有歧见,多谓词作于安史乱后,或以为抒忧国情怀,或迳谓秦娥喻杨妃,或谓灞陵指汉明帝徙铜人事、乃登临怀古之作,然亦有以诗为李白入中原后怀念陇西原配妻室者,亦有以秦娥指隋李敏妻娥英公主,词乃白晚年流落潇湘所作者,难于论定。

乐游原:西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阙、乐游苑,亦名乐游原、鸿固原,原上望长安城一览无遗。在今陕西西安城南大雁塔东北。李白《忆秦娥》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灞陵:即霸陵。古县名,本芷阳县,汉文帝于此筑霸陵,并改县名,文帝卒后葬此。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附近有灞桥,唐人常在此折柳送别。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相关阅读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的意思出处赏析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故事赏析-纳兰性德《忆秦娥·龙潭口》

《忆秦娥》箫声咽赏析-唐代关于怨女痴想的古诗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原文,(宋)曾觌词作赏析

悬崖一线天疑裂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原文翻译赏析-李白

咸阳古道音尘绝-说佚名氏《忆秦娥》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的意思出处赏析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忆秦娥·花深深》原文,(宋)郑文妻词作赏析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的意思出处赏析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用太白韵》原文,(宋)李之仪词作赏析

《忆秦娥》(长漂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春深浅)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忆秦娥》古诗赏析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的意思出处赏析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秋萧索》原文,(宋)黄机词作赏析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原文,(宋)刘辰翁词作赏析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的意思出处赏析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梅谢了》原文翻译赏析,(宋)刘克庄词作赏析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楼阴缺》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范成大-宋词三百首

《忆秦娥》(春深浅)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的意思出处赏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意思出处赏析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的意思出处赏析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思出处赏析

《忆秦娥·箫声咽》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忆秦娥·箫声咽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忆秦娥·箫声咽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661.html

上一篇:阳春曲 下一篇:与韩荆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