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令原文】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诗人名片】
张先(990~1078),字子野,祖籍乌程(今浙江湖州)。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做过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晚年隐居山林。他早期的小令与晏殊齐名,后来的慢词与柳永并称。作品主要抒写当时士大夫的迷醉生活和男女爱情,另外也触及一些都市生活,格调清丽,蓄意深沉。他曾有三句写花月影的佳句,所以又叫“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一丛花令注释】
①东陌:东面的道路。
②嘶骑(jì):嘶叫的马。
③桡(ráo):船桨,此处代指船。
④帘栊(lónɡ):窗帘和窗户。栊:窗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译文1】
登上高阁眺望远方,怀念远在天边的情郎,这无限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了结?人世间没有什么能比相思的恋情更浓厚。那纷乱的柳丝,还有那东边山路上的蒙蒙飞絮,仿佛都是由我郁闷烦乱的心绪引起。想当日,他骑着嘶鸣着的马儿渐渐远去;看如今,这路上征尘不断,我怎么才能辨识情郎的行踪?
看近处,池塘中春水溶溶,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纵情嬉戏,几条小船来来往往,穿行于南北之间。又是黄昏了,以前人约黄昏后的温情还记忆犹新,如今黄昏又过,景象依旧,却已是人去楼空。那梯子斜横在楼旁似已被人遗忘,只剩下一弯斜月空照着画阁帘栊。仔细想来,怨恨竟是如此深重,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懂得嫁给东风而去。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译文2】
总是忍不住登楼远眺,苦苦思念那远方的人,这样的事几时才有尽头啊?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比我对你的思念更浓烈的了。这满腔离愁啊,这边还牵引着那千丝万缕缠绵的柳丝,东陌之上,却又已是飞絮蒙蒙,漫天飘舞了。载你离去的马,嘶鸣声已渐去不闻,只留下一路仆仆征尘。郎君啊,要到哪里才能寻找到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满怀一腔幽怨来细细思量,我的命运竟不如那桃花杏花,它们尚且知道要嫁就嫁与东风,至少还能够随风缱绻,须臾不离呢。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译文3】
登高怀远,心中的伤痛何时能了,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比情还浓的。离愁就像那千万枝柳条随风乱舞,还有那东街纷扬的飞絮一片迷蒙。嘶叫的马儿渐渐远去,扬起的尘土绵绵不断,到哪里去寻觅情郎的行踪?
池塘里春水溶溶,一双鸳鸯纵情嬉戏,池中小船儿往来于南北两岸。黄昏后我走下画阁收起梯子,又看见一弯斜月照进帘栊。满怀着幽恨细细想来,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知道及时嫁给东风。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鉴赏】
本词写一个女子在春日里怀念情人,是一首情词。
上片写这个女子对千里之外情郎的思念,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全词以问句开篇,颇有气势,而且言明了全词伤春怀人的题旨。下面三句以景写情,用乱舞的柳条、飘飞的柳絮衬托这个女子的愁绪。明明她触景生情,被乱舞的柳条牵动了离愁,由柳絮轻浮想到自己昔日的情人,可词人却别出心裁,说柳条乱舞、柳絮乱飞是离愁所致。词人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自己无法释怀的忧愁,愁之所至,无情之物亦为所动。在这里,“丝”即是“思”,谐音双关,那飘飞的柳絮正是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最后三句写再见无期的感怀。“何处认”对应上文的“伤高怀远”。旧物仍在,人世苍茫,当年那幕离别的景象仍历历在目,可是人已无处可寻。
下片写女子的寂寞无聊。前两句写主人公昔日与情人在一起时幸福恩爱的场面,娓娓道来却蕴藉深远,更显今朝的落寞。孤寂空虚的情感与美好可人的景物相对比,反衬无法掩饰的愁绪。最后两句以树喻人、以树比人,用语新奇、妙笔生花,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对空虚寂寞的反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备受后世称道。
这首词感情真挚、用语精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题解】
此篇为伤远怀人的闺怨词。主题寻常,却用情真切。柳絮、征尘、鸳鸯、画阁,都是寻常寄情景物。出彩在结尾两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独守空闺的哀怨中更隐有金石之声,刻画出一个旧时女子对情爱的执着之外,对女性命运的质疑与抗议。据传欧阳修大爱此句,恨未识其人,张先去拜谒,他倒屐迎之,对人道:“此乃‘桃李嫁东风’郎中。”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闺怨。主要写一位女子在情人远行之后,独处闺中的思愁和别恨。上阕写情中之景,情恨不尽,连及周围景物;下阕写景中之情,睹物伤情,油然生出“人不如桃杏”的悲叹。
南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词作赏析
此词写一位女子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这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以上两句,点明了词旨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离愁”,承上“伤高怀远”。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得柳丝纷乱。这一句貌似无理的话,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着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而那濛濛飞絮,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千丝”谐“千思”。
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尤言: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着的马儿逐渐远去,消逝尘土飞扬之中,今日登高远望,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辩认郎的踪影呢?“何处认”与上“伤高怀远”相呼应。
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这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点出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见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说“南北小桡通”,则往日莲塘相约、彼此往来的情事也约略可想。
下片三、四、五句写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种孤寂感。“又还是”三字,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栊的景象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美好景象,如今景象依旧,而自从与对方离别后,孑然孤处,已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结拍三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而从深一层看,这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造成的,从中显出“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这几句重笔收束,与一开头的重笔抒慨铢两相称。
词中“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使作者获得了“桃杏嫁东风”的雅号。张先的许多艳词都是感情浅薄的,而此词却情真意切,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值得永远为人称道。
文章标题:《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张先-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tsy/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