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原文】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诗人名片】
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祖籍宣城(今安徽宣城)。进士出身,先后担任过监护部曲院、枢密院编修官、出知兴国军等职。后来阿附秦桧,晚节不保。其词用语委婉,节奏舒缓有致。著有《竹坡词》。
【踏莎行注释】
“情似”二句:喻情绪波动,人迹漂泊。游丝、飞絮均为暮春景象。宋代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
【踏莎行译文1】
缠绵离情如漫空飘浮柳丝,漂泊游子似随风飞舞柳絮。离别时,珠泪盈盈空相望默默无语。一条小溪烟笼柳丝万缕,也难以把那远去的兰舟系住。
鸿雁穿过斜阳高飞,烟雾弥漫沙洲草树。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数。且不说明朝要如何思量,只忧愁今宵怎样熬得过去。
【踏莎行译文2】
情思缭乱如空中游丝,游子辗转似风中飞絮,值此离别时,只有两眼凝泪无言相觑。那长满溪畔的如烟杨柳,垂下千丝万缕,却挽留不住将发的兰舟。
一行大雁在夕阳飞远,沙洲上一片草树迷离,到此时我胸中愁绪郁积,已多得不可胜数。明天会如何姑且不去想它,可今夜要怎样熬得过去!
【踏莎行译文3】
缠绵离情如漫空飘浮的柳丝,漂泊游子似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珠泪盈盈空相望,默默无语。一条小溪烟笼柳丝万缕,也难以把那远去的兰舟系住。
鸿雁穿过斜阳高飞,烟雾弥漫沙洲草树。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数。且不说去思量明朝该如何,只忧愁今宵怎样熬得过去。
【踏莎行赏析】
此词写春日别愁。全词语言不事雕饰,文字流畅浅淡,表达的情感层次却丰厚多姿。尤其末尾两句抒情,几近口语,却将一腔辗转心事传达得无比生动真挚。薛砺若《宋词通论》对周词评价极高:“清倩婉秀,实兼晏、欧、少游、清真数家之长,而能暨于化境者。即列入第一流作家内,亦无愧色。”
上片描写离别的伤心痛苦情态,设喻新巧贴切。起篇即连用两个比喻,概括出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情似游丝”,意思是缠绵离情如漫空飘浮柳丝,极为贴切地传达出神魂不定的别绪;“人如飞絮”,意思是漂泊的游子似随风飞舞柳絮,表达了茫然失落的别绪。前两句喻情、喻人,还交代出季节以及情事,比喻新颖,用笔简练,显示出词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泪珠阁定空相觑”,离别时,两双珠泪盈盈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空相望却又默默无语。“空”字用得精妙,表明两人的难舍难分以及伤情都是无用的,流露出词人无奈以及无限的惆怅和凄楚之情。“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承接上句,写足了“空”字,一条小溪烟笼柳丝万缕,也难以系住那远去的兰舟。怨柳树无情,反映了情人的无可奈何。此外,本句也不着痕迹地暗示出两人分别的地点。
下片写别后相思愁情,以凄迷景色渲染气氛。“雁过斜阳,草迷烟渚”,是“兰舟”远去之后眼前的风景,引出下句“如今已是愁无数”。联系下文,可知“如今”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傍晚时分就已被无尽的离愁所折磨,于是词人开始担心晚上怎样熬得过去。词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此意,而是先说一句:“明朝且做莫思量”,然后才说“今宵”,这种手法可谓高妙。词人是以“明朝”句作衬垫,烘托出今晚如何过的离愁别恨。“思量如何过”五个字,其实为“明朝”、“今宵”所共有,词人巧妙地将其分属上下句,其余部分省略。前句“思量”“如何过”,后句“如何过”即是前句所“思量”的,都可以按寻而知。此二句直接抒发离别的愁情,呼应了前面描写的薄暮黯淡景色。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此词结尾也有这样的妙处。
【踏莎行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相思的作品。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起首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用“游丝”写情思之延绵不绝;用“飞絮”写离人之漂泊无迹。这两句从侧面写离别情景,用喻生动贴切,把送、行双方的不舍之情表现得含蓄生动,其中又隐隐透露出送行佳人的几许哀伤和无奈。随后一句特写两人当时默然无语的情态,真实、细腻。“一溪”两句,想象奇特,写柳丝挽船不住,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两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以柳丝喻情思,尽显佳人的哀伤、无奈。
下片写别后相思。兰舟已逝,佳人仍不忍离去,驻足而望,所见唯有鸿雁映于斜阳、洲渚衰草凄迷。那远去的鸿雁,不知会栖在何处?而情人踏舟别去,今夜又该在哪里驻足?陡起的忧虑,加上凄迷的烟草,更让她心绪汹涌、哀愁无数,于是自然引出收尾两句,在相思嫌夜长的幽怨中独自叹息。
本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情景交融,独具匠心,笔意哀婉,意境幽深,颇得晏殊词之神髓。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踏莎行·情似游丝》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紫芝-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tsy/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