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端午原文】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诗人名片】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祖籍今福建省莆田。宋理宗时进士。其一生仕途坎坷,四进四出朝廷。其诗慷慨激昂,内容多与国家兴亡有关,多为爱国之作,也有大量批判统治阶级的诗词,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传世,共一百九十六卷。其词壮烈豪放,秉承苏轼辛弃疾等人的遗风,是南宋后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很大。

【贺新郎·端午注释】

綀(shū)衣:粗布衣服。

结束:装束、打扮。

钗符艾虎: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端五剪绘彩作小符儿,争逞精巧,掺于鬟髻之上。都城亦多撲卖,名钗头符。”“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灵均标致:屈原风度。灵均,屈原字。

椒:香物,用以降神。

醑(xǔ):美酒,用以祭神。

角黍:粽子。

《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端午译文1】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吐蕊,我敞开门帘穿着凉衫摇着纨扇,让徐徐清风驱除正午的暑气。儿女们纷纷夸耀自己的装束,新样的钗符艾虎穿戴整齐。江边观看龙舟竞渡的游人如云集。我年纪老大已懒于逢场作戏,任凭街头上那些年轻人,争着敲锣打鼓挥舞彩旗。船桨打得水珠如急雨喷溅,搅得浪花四处翻飞。

屈原的风致是这样崇高,他一生佩带兰芝芳草,又手携香料糈米把神灵奉祭。谁能相信千载后他的魂灵,会在江底贪吃粽子,还说是怕馋嘴的蛟龙发怒生气。假如而今屈原醒了过来,料想他一定会说与其如此,还不如当年醉死更快意。我姑且以一笑,来凭吊他英灵不朽千古永垂。

【贺新郎·端午译文2】

深深庭院中榴花正绽放,帘帷敞开,我身着麻衣,手摇绢扇,正午清风习习,暑热渐散。少男少女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插新式的钗头彩符,身佩艾草扎成的老虎。渡口早已有游人观看赛龙舟。我年岁已老,懒得去凑那热闹,任凭年轻人争着摇旗擂鼓呐喊,看船桨搅起水流翻卷、浪花飞舞。

屈原的风骨千古流传,想他一生怀抱高洁之志,犹如身怀香草美酒。有谁相信千载之后,他沉于江底的魂魄会垂涎粽子呢,还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所以扔粽子是为蛟龙解馋。要是他如今能醒过来看到这情形,想必还不如情愿当年醉死,倒省去许多烦恼。权当作一笑谈吧,以此凭吊那千古含冤的屈大夫。

《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端午题解】

此词为端午节吊古咏怀之作,托屈原事以抒己愤。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评曰:“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

《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端午评点】

本词为端午节忆古之作。词人借屈原之事,抒发对仕途坎坷的怨愤之情。

上片开始就写自家院内石榴花开的美丽景象,接着把目光伸到远处,写儿女戴符佩艾虎观龙舟的节日风光。“任陌头”几句将年轻人争渡的场面描绘得非常形象,动感十足。词人极力渲染热闹的节日气氛,是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

下片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赞颂屈原品格,对端午节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灵均”三句表达了词人对屈原高尚品格的赞美。他一直向往做一个像屈原一样忠贞的人,却始终不能如愿,其失望之情可想而知。“谁信”三句使词的意思发生了转折,表达了自己对屈原遭遇的同情、愤慨和惋惜。“把似”四句点明了本词的主旨,以一种类似开玩笑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屈原如果此时复活,一定会觉得今不如昔,更加痛苦。最后一句“聊一笑,吊千古”,暗示自己已经对南宋朝廷彻底绝望。

《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

文章标题:《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tsy/2623.html

上一篇:《八归·秋江带雨》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史达祖-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克庄-宋词三百首